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
  • SDG04
  • SDG08
  • SDG12
  • SDG13
  • SDG17
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
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 雲科大的發展目標重視師生的教學符合經濟、社會與環境的需要,通識教育中心創新規劃永續素養實踐及生涯導航兩門必修課程,由實施多年的服務學習勞作教育改採線上自主學習方式教學。並且在學習後轉化爲實踐的行動,在實踐中辯證永續素養與生涯導航的學習目標。通識教育中心於113年11月13日舉辦,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透過影片製作,鼓勵同學們從線上學習延伸到線下的應用與實踐學習,設計一個有吸引力且具有教育意義的競賽。鼓勵更多學生參與這些領域的實踐與探討,期待看到各類創意影片,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素養理念、學習如何規劃生涯目標和啟發,從而提高社會對這些議題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此次競賽,參與同學逾300名共55組,競爭激烈。邀請李翊駿老師、蔡旺晉老師、沈瑞源老師評審,挑選出12組入圍決賽,再從中選出最佳通識獎、最佳創意獎、最佳視覺獎、最佳配樂獎、競賽獎前三名等7項獎項。  由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7組作品,憑藉其創新性、藝術性及深刻的情感表達,成功贏得評審高度評價,並以非凡的視覺呈現和深刻的情感共鳴,實現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的藝術作品。學習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培養學生的通識素養核心,提升學生影片製作能力,更是這次影片製作競賽的亮點。 雲科大通識中心影片競賽暨發表會 方副校長為同學們加油鼓勵   承辦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聯 絡 人:黃秀瑜 聯絡電話:(05)534-2601 轉3103
2024/11/13
雲科大攜手崙禾協會、美林國小!簽署MOU共創文化永續三贏
  • SDG04
  • SDG08
  • SDG10
  • SDG17
雲科大攜手崙禾協會、美林國小!簽署MOU共創文化永續三贏
雲科大攜手崙禾協會、美林國小!簽署MOU共創文化永續三贏    雲科大為落實文化永續的長遠目標,113年9月28日由漢學所葉衽榤老師代表與崙禾美地創生協會陳梧桐理事長、美林國小張志郎校長簽署MOU,建立人才培訓制度,長期培養合全堂獅陣團下一世代人才;同時面向美北村的合全堂,共同恢復崙禾村落的尚武精神與獅陣傳統,凝聚在地居民向心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並建立溪口鄉的文化永續人才培訓制度與產學推廣活動。   早期的崙尾村落,在地居民崇尚武術,農忙之餘全村村民會一起打拳練身體,彼此拳頭碰拳頭,因此有「崙尾拳頭椪」之名。居民不只因此獲得保護家園的能力,也藉此凝聚向心力,衍生了獅團的村落文化。雲科大、崙禾協會、美林國小針對溪口簳仔獅傳統復興與文化觀光行銷,共同推動永續行動。    MOU簽署當日並舉辦民俗體育與獅陣文化推廣活動,超過300人次在溪口鄉崙禾協會、美林國小、溪口國中、雲科大(FB201、FB204、綜合教學大樓一樓廣場、學生活動中心中庭、人文學院)參加活動。    活動領隊之一的陳梧桐理事長回歸故鄉溪口創立協會以蘆筍翻轉農村崙禾社企提高農作價值,辦理民俗文化體育邀請賽促進地方文化永續發展,未來更規劃到馬拉威鑿井幫助非洲居民有乾淨飲水,是崙尾的大慈善家。溪口國中教務主任黃孝文老師曾拍攝紀錄片《神毽飛揚》,率領毽子、毽子、陀螺、扯鈴等隊伍獲獎無數,近來推動無人機教學享譽無數,更在今年教師節當天不辭辛勞,率領團隊進行交流和經驗分享。   本次活動獲得各校學生熱烈響應,眾多學生事先報名參與外,臨時與現場加入的同學也不在少數;由於活動氣氛動人鑼鼓喧天,也吸引了未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圍觀驚嘆。參與者們實際體驗毽子、陀螺、獅陣等民俗文化的魅力,成為未來文化永續的重要種子。 簽署文化永續MOU 民俗文化打陀螺體驗 民俗文化獅陣體驗 民俗文化做毽子體驗 民俗文化踢毽子體驗   承辦單位: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張文山  聯 絡 人:王新恩  聯絡電話:分機301  
2024/09/30
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地方設計成果展
  • SDG04
  • SDG08
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地方設計成果展
 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 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地方設計成果展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一直以來鼓勵大專院校融入社區,透過學生的創意與熱情協助社區成長。雲科大自2019年成立USR中心以來,積極將大學社會責任納入校務發展的重要項目,展開一系列校內推動措施。本次計畫概念是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打造雲林的朝聖廊帶。 雲林的西螺、北港即為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的主要中繼站和折返點。雲科大師生團隊藉由課程導入方式,紛紛走入雲林朝聖廊帶的頭(西螺)、尾(北港)兩場域,進行文史調研與在地關懷,除了繪製多樣的地圖和導覽手冊介紹場域景點、文物外,也設計中小學與高中職教案,實踐在地文化的傳承,亦將其場域文化特色轉譯成智能互動裝置與各類文創商品。 本計畫除了有雲科大師生團隊的積極投入外,也特地邀請了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館長何美慧、笨港傳薪學院經營者經營者蔡享潤擔任協同主持人,並積極與多個在地組織團體,進行互動合作,多方了解宮廟文化,進而轉化為設計元素、智能轉譯;同時也結合國外朝聖遍路經驗,運用於朝聖廊帶上的其他鄉鎮,讓沿路的廟宇與鄉土景點因有文化轉譯與設計元素的注入,化身為國內外旅客心靈成長的映照點,打造出屬於各進香者特有的心靈修煉路徑。 計畫成果展12月9-10日分別在西螺延平老街的德春齒科,以及北港大復戲院展出。西螺場域以「老廟、老街、老手藝」為主軸,與延平老街文化館共同發展老街區的觀光與文化推廣。北港場域則結合了集雅軒表演,以宮廟為核心,延伸至傳統表演藝術體驗營、文創小旅行,以及各類設計轉譯小物。 北港蕭美文鎮長親臨開幕會場致詞:北港最大的觀光資源是濃厚的宗教文化,以及多處古蹟、歷史建築。近年來也積極推動北港景點串聯和老建築活化,很高興能看見雲科大師生在北港地區的設計與智能結合傳統文化。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提到:我們有個夢想,是能將香客轉成遊客,遊客變成對在地文化認同者。宮廟連結社造創生,對內團結、對外觀光;維護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傳統祭典,那麼這樣的保存行動將有助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登錄,也有助於祭典觀光的發展。促進大學設計構想的落實,讓大學設計轉化為教育或為觀光做出貢獻。也能鼓勵年輕設計師和文史團隊加入。 透過本次展覽,希望呈現出一場豐富多元的文化饗宴,讓參與者在活動中能夠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底蘊。 ▲活動大合照 ▲與小朋友互動 ▲西螺場域展區 ▲出席來賓-北港鎮鎮長蕭美文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老師 承辦單位: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黃世輝 聯 絡 人:詹子萱 聯絡電話:(05)534-2601 轉2870  
2023/12/14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
  • SDG04
  • SDG08
  • SDG09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
       在疫情限制逐步放鬆之際,雲林科技大學與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商協進會,於2023年11月18日在斗六市行啟紀念館前廣場,共同舉行盛大的「112年園區聯誼交流活動暨技術成果展示」。透過活動加強產、官、學界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並展示雲科大在各領域的最新技術成就。   活動現場布置了專門的展示區域,展出雲科大在廢氣發電、溫室氣體盤查、化學材料、生化工程、軟質材料與電子元件、機械高分子加工、電子構裝、智慧型資料庫系統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還有自造者中心、精密儀器中心、以及育成中心創新創業資源的成果展示,旨在展現雲科大如何結合理論與實務,推動創新與技術發展。   除了技術展示外,還貼心設計了多項雲林在地就業青年交流活動,鼓勵年輕人之間的友誼成長,一起營造在地溫馨、穩定的就業力量。預備為人生的幸福發展,擦出小小的火花。雲科大產學長暨育成中心主任郭昭吟強調,雲科大長期致力於深耕與雲林科技工業區企業多項產學合作互動。不僅與園區企業共同申請並成功開辦了第二屆「雲科工智能工業製造產攜專班」解決人才需求,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副主任翁萬德更於今年執行雲科工業區專屬之低碳轉型計畫。首發推動「三雲」工作,讓雲科大、雲科工在雲端結合,落實真正的低碳服務。   在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協會陳麒升理事長、蘇振毅輔導理事長及李美惠榮譽理事長的積極推動下,吸引了超過180位園區廠商代表的參與活動。參與者不僅得以擺脫疫情帶來的壓力,更有機會探索未來的異業結盟和產學合作機會。期望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加強傳遞愛的力量,推動地區產業的發展,並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實踐幸福人生的機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成果展示歡迎大家 ▲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商協進會陳麒升理事長開場致詞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_貴賓蒞臨支持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_盛大展開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_大合照 承辦單位: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 單位主管:郭昭吟 產學長    聯 絡 人:鄭紘凱 博士後研究員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2507
2023/11/20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SDG04
  • SDG08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實踐數年的「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為落實偏鄉服務精神,今年暑假由6名師培生所組成的服務團隊,踏入雲林縣立林內國中帶給國中生們不一樣的挑戰。在林內國中戴元益主任及張德英老師的熱心協助下,給予師資生貼近現場的教學建議。 💡 新穎課程主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由雲科大師培中心吳婷婷主任帶領教師們指導各系所師培生,經由遴選且密集培訓,將教育部新增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以及興趣發展融入相關課程之中,透過課堂引導學生思辨及對日常科學之應用,希望能提升偏鄉學子的學習動機;課程除了根據個人專長及興趣,開設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電腦外,新增藝術、觀光日文、木工等等新穎課程主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老師們在彈性課程上的內容有時事議題討論、電影欣賞及義大利麵棉花糖挑戰。 為了建立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興趣及專業技能,這次增設的木工課、藝術課,不同於國中課程原有的生科及美術,木工課更貼近實際物品在生產的流程,從設計到塗裝,中間會經過木材的加工、加工方法、分工合作……等,讓學生學習到產品從無到有的製作流程;則在藝術課程中,特別注重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課程特色是引入色彩學中的光混色,用牛頓盤原理向學生介紹光在視網膜上的混色。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光的混合過程,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形成與交互影響。透過這種結合科學和藝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創作。 📌 計畫帶來難得經驗 本次的參與史懷哲計畫的師培生們一致認為這次活動不僅僅讓他們更貼近教育現場,也是初次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安排,對於新生代的師資培育生來說是個十分難得的經驗,並且期許自己能為林內國中學輔學生,帶來更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以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啟發他們對專業技能的興趣,來達到對學生以及教師都受益的理想狀態。 8月4日於林內國中校史室舉辦史懷哲計畫成果展,並剪輯這四週所發生的大小事變成一部值得回顧的小短片,而成果展內佈置玲瑯滿目的學生作品,成果豐碩,相信這次史懷哲計畫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孩童,甚至是教師都能獲得一段愉快且難忘的回憶。 ▲  師生大合照 ▲  師長致詞 ▲  結業式頒獎 ▲  作品展示    
2023/08/04
雲科大獲首屆「TWBA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
  • SDG08
  • SDG15
雲科大獲首屆「TWBA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
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鼓勵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2023年起,舉辦首屆「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評選活動,並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與農委會林務局合辦「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盛大頒獎,表彰致力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具備實績成果的公私部門。 雲科大以「無人飛行載具結合人工智慧於農耕地貌辨識與應用(AI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recognition)」,榮獲首屆「台灣生物多樣性」銀獎,是今年全國僅獲獎的兩所大學其中之一。 本方案研發以無人機設備結合智慧辨識技術,幫助農田現地生物資源調查,可分析有機友善農地栽種多樣作物形成之高異質性農耕地景,除了能探討野生動物之群聚及生態廊道效應,協助組織定義、評估以及管理自然相關風險,從而採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SDG 15),也能制定相應的商業活動、策略和財務規劃,幫助合宜增加土地利用率,運用科技輔助產業升級(SDG 8),減少組織及環境面臨的損失和影響,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續發展。本方案研發團隊由雲科大陳靜茹助理教授(電機工程系所)師生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合作,該技術已取得俄羅斯、韓國多項發明獎的認證,本次「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其貢獻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也再次受到肯定。 雲科大雖無農業相關科系,但是深耕整合AI/IoT發展智慧農業應用,本次獲獎證實雲科大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關心投入,以及對於跨域整合社會參與和科技研發的實力,長期與集結師生以及研發夥伴,共同推動自然環境永續工作。 多樣性農地AI辨識分析系統 無人機團隊 雲科大技術獲生物多樣性銀獎
2023/05/23
2022年全球Top 1%頂尖高被引學者榜單 雲科大全台第4名    論文影響力受國際肯定
  • SDG04
  • SDG08
  • SDG17
2022年全球Top 1%頂尖高被引學者榜單 雲科大全台第4名 論文影響力受國際肯定
甫於11月1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所公布的2022年全球Top 1% 「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榜單,台灣約有27位學者上榜,雲科大共有3位教師獲此殊榮,名列於全台第四名,僅次於中國醫藥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為國內科技大學排名第一名。 科睿唯安所發布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學者」名單,係遴選全球大學、研究機構和商業組織中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重大和廣泛影響的頂尖科學人才。有關於高被引學者的遴選方法經由科睿唯安科學資訊研究所 (ISI) 的文獻計量學專家和數據科學家基於Web of Science™引文數據及其分析而制定。 雲科大近期除了在全球Top 1%高被引學者和Top 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有不錯的表現外,另在今年公布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601-800名,是台灣11所世界千大的學校之一,為國內第7名,與台科大並列科技大學第一。同時,雲科大在今年「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亦名列世界千大(801-900名)。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仿效許多國際標竿名校,招聘全球學術優秀學者到校任教,鼓勵教師國際學術合作,訂定具激勵效果的學術成就獎勵。目前雲科大已經有高被引學者到校任教,以2021年為例,工程領域的高被引學者,全球不到200位。雲科大創校32年屬於年輕有活力的中型學校,未來,學校將持續擴大禮聘國際頂尖學者加入教研團隊,鑒於半導體、資訊及數位科技、與淨零科技是台灣整體與雲科大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雲科大將持續招聘這三方面的頂尖學者,加入本校的教研團隊,例如「半導體學程」、「智慧電動車研發團隊」、「淨零科技產業服務中心」,期待為台灣創造更亮眼的學術成就,並共同為政府的產業發展目標而努力。 ▲  雲科大與雲林縣府將共闢電動車產業園區 ▲  2022 雲科大TCSA獲獎楊能舒校長出席頒獎典禮
2022/11/17
雲科大蟬聯三屆「2022 TCSA台灣永續典範大學」  雲科大每年都在超越雲科大!
  • SDG08
  • SDG13
  • SDG17
雲科大蟬聯三屆「2022 TCSA台灣永續典範大學」 雲科大每年都在超越雲科大!
11月16日2022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暨「GCSA全球企業永續獎」於台北圓山大飯店盛大頒獎,雲科大贏得「台灣永續典範大學」、「大學永續報告書白金級」、「英文報告書銅級」、「社會共融領袖獎」全場四大獎項,繼APSA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獲獎數最多的大學之後,本次再次成為台灣大學獲獎榮譽最多的大學。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邁入第15屆,今年共有47所大學報名參與,雲科大能夠連續三年獲得「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實屬不易,今年更在「大學永續報告書」及「社會共融領袖獎」排名第一,說明雲科大在大學永續連年展現的堅毅決心。   雲科大自2019年成立校級永續辦公室,從發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行動,到2022年因應現下國際間急迫的淨零減碳行動,除了持續內部精進綠色校園治理訂定學校淨零策略與路徑之外,對外服務產業組織導入認證以改善碳排放,目前著手協助雲林在地農企業導入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促進企業實現環境永續承諾,肩負起大學智庫角色,於雲嘉南的環境、社會、經濟永續均有卓著貢獻,今年更在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獲得1金6銀2銅,乃是雲科獲獎最高的一年,展現師生團隊的執行力及社會影響力。   另雲科大十分重視接軌國際溝通,連續4年出版中英報告書揭露永續績效,除今年中文大學永續報告書獲排序第一,英文版更是二度獲得「GCSA全球企業永續獎」銅級肯定,是唯一連年獲得GCSA的大學。校長楊能舒於獲獎後表示,大學協助推動永續發展已經不僅是校務發展,更是身為地球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代表學校受頒永續典範大學等四大獎項 ▲ 雲科大榮獲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 ▲ 獲獎名單揭曉-2022永續典範大學
2022/11/16
雲科大加入「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提供國人專業知能與服務
  • SDG08
  • SDG11
雲科大加入「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提供國人專業知能與服務
雲林科技大學受邀參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8月31日所舉辦「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合作備忘錄(MOU)簽署暨「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啟動儀式,將持續與聯盟成員共同為臺灣工藝檢測修護工作貢獻心力! 方國定副校長表示,雲科大(YunTech)在教學創新、產學合作、學術研究、國際化、學生就業等面向表現優異,並善盡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獲得國內外多項榮耀與肯定。YunTech在202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全球大學排名中,列為台灣所有大學中的第8名。此次參與「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是實踐「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發展願景,並對接臺灣的經濟與社會需求,維護永續環境,並以專長貢獻地方。 文化資產維護系王瀞苡主任表示,雲科大文資系是國內第一且是唯一的文化資產綜合科系。系上有保存修護與科技、文化資源研究暨應用、建築襲產與聚落保存、文化行政與文化經營等四個研究與教學專業。文資系提供有紙質、木質、金屬、陶瓷、織品、彩繪等文物的修護訓練及檢測分析。此次是響應工藝中心的綠工藝、文保意識教育之理念,與聯盟成員共同推動強化檢測與修復知識和技術、修護人才專業養成,以及資源共構共享等之專業交流。 文資系曾永寬教授表示,文物需要在不損及文物真實性與美學價值下,進行科學檢測與安排適當的修護操作。文資系過去曾協助過國美館、國家檔案局之古物修復,以及鹿港金銀廳格扇修復工程、嘉義公園尿尿小童銅像修繕等工程,並有相關之師資與專業的分析技術及儀器設備,包括Innov-X手持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拉曼光譜儀、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X光影像儀及X光繞射儀,針對文物進行材質元素分析、鑑定文物樣品有機成分組成、透視文物結構及鑑定文物樣品材料結晶結構組成,能充分提供國人工藝檢測與修護之專業需求。 ▲  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簽約儀式合影 ▲  雲科大方國定副校長(右)與文資系王瀞苡主任(左)代表雲科大出席「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
2022/09/01
2022世界大學千大學術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在台排名第11
  • SDG03
  • SDG07
  • SDG08
  • SDG09
  • SDG11
  • SDG15
2022世界大學千大學術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在台排名第11
全球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之一「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於8月15日公布「2022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本年度全球參與排名的大學共計超過2,500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臺灣上榜的14所大學中,與中央大學、中興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同列第十一名,為科技大學第一。 雲科大甫於8月10日公告的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獲得6個獎項,是27個參與學校中得獎數最多的大學。共同為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而努力的大學,還包括獲得4個獎項如淡江,獲得3個獎項如成大,獲得2個獎項如陽明交大、清大,獲得1個獎項如台大、台北科大。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師生共同追求「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不論人才培育或產學研發都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近年來由於極端氣候愈趨嚴重,雲科大在多年前就開始積極投入永續行動,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201-300,亦為科技大學第一。楊校長期許未來幾年,雲科大能持續做到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以及與夥伴機構共同為台灣與全球的永續而努力。 資料來源:ARWU 2022網址 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s/arwu/2022 ▲  雲科大於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榮耀飄揚 ▲  2022雲科大碳中和宣示
2022/08/17
應用AI、MCU減輕人力負擔、拉高良率, 雲科大鎖定智慧檢測,助攻產業提升生產力
  • SDG08
應用AI、MCU減輕人力負擔、拉高良率, 雲科大鎖定智慧檢測,助攻產業提升生產力
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兼顧理論與實務,協助產業導入智慧檢測應用,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並提升生產效益。除協助台灣在地企業,也與美日中等地廠商展開跨國合作。 數位轉型已成近年產業顯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運用簡單的人工智慧協助工廠進行品質檢測,讓智慧製造不再遙不可及。 以往,智慧製造的AI應用大多著重在雲端的高階主機,但雲科大利用邊緣運算讓低階設備不需連接到雲端運算,也能具備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協助工廠人員做品質檢測,不僅降低了建置成本,還可提升生產效益。 🕵️‍♂️導入AI檢測,提升產業價值 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傳育指出,中心鎖定智慧檢測、智慧醫療與智慧生活三大領域,而產業在「智慧檢測」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目前評測仍以肉眼做判斷,判斷標準往往因人而異,工作一整天也容易因疲勞而誤判。「導入AI應用之後,本來一天可能要檢查上千片,現在說不定一百片裡只要處理五片復判就好,可以減輕不少人力負擔。」 張傳育以砂輪產業為例。砂輪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形狀缺陷、樹脂溢出、低密度等問題,目前廠內缺陷檢測都是利用肉眼觀察,但人眼對細微缺陷的敏感度較低,容易造成誤判使得漏檢過高,且長時間工作疲勞也可能導致檢測品質下滑。 雲科大團隊使用深度學習網路開發「結合影像辨識的砂輪缺陷AI檢測系統」,提出從光源、鏡頭選配到AI模型的完整解決方案,可自動協助人員判定玻璃纖維切割片與研磨片缺陷,並量化各種不良數值,以利於後續品管維持。藉由產業高值化、自動化,迎戰中國、東南亞企業的低價激烈競爭。 ▲  砂輪在製造過程中,可能因壓力不均等因素造成生產瑕疵。 🔎發展邊緣訓練,貼近產線需求 擁有十七年業界經驗的雲科大電機系教授洪崇文,同時也是IRIS中心專家,多年來一直專注在MCU微處理器的研發。團隊針對許多工廠生產線都有的夾爪,在系統單晶片上安裝MCU、震動感測器,以低成本的方式,加上簡單的人工智慧,就能在進料過程中協助排除進錯料或瑕疵的狀況。 洪崇文指出,過去幾年的AI運算都是在雲端或霧端(未連接到機房,而是傳輸到工廠伺服器運算),但如果網路斷線就無法運作,透過邊緣運算可避免傳輸延遲影響生產線運作。不過,洪崇文團隊所開發的應用可不僅止於此。 洪崇文團隊除了將訓練完成的大腦(AI)移植到MCU上,更進一步繼續做「邊緣訓練」。洪崇文比喻,就像運動選手賽前必須先適應場地,「每台機器都有個別差異,訓練完的大腦不見得適合所有機器,因為安裝條件不同,偵測到的訊號也可能不一樣。」邊緣訓練意指,白天在工廠線上做判斷,一邊收集資料,晚上離線的時候再繼續做模型的訓練。如此一來,就能針對機器間的個別差異進行調整,達到真正的客製化。 ▲  整合MCU的系統單晶片,只要小小一顆就能進行邊緣運算和AI模型訓練。 🛫接軌國際市場,展現研發能量 目前,張傳育借調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擔任副執行長,與產業多有接觸;三年前,教育部派種子教師前往歐洲學習工業4.0,張傳育與洪崇文也都是其中的成員,對智慧製造有一定的理解。雲科大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常吸引不少廠商找上IRIS中心團隊合作。除了針對精密機械產業開發智慧夾爪;也為聯電智原集團旗下專業MCU廠 雅特力科技,設計AI模型邊緣計算開發的參考程序,提供其客戶廠商作為參考;另外,砂輪檢測系統的AI模型將利用「增量學習」應用在PCB板或其他產品檢測。 近兩年,疫情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對於智慧製造的發展,洪崇文認為,學校整合硬體和資訊兩端,還有產品設計、文化資產保存等其他跨領域專業及人才培訓,對於AI應用的開發與落地,較業界擁有更多資源可專注在研發。 張傳育則表示,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自2018年起獲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如今已邁入第五年。「我們當時有個願景,希望成為台灣第一、亞洲一流。」目前雲科大IRIS中心在台灣已頗具知名度,張傳育希望接下來能將所研發的技術從本土擴展到國際,打造具國際研發能量的研究中心。 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雲科大要做產業最堅實的後盾,陪伴他們再創一條新的成長曲線。 更多消息與研發成果請參閱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 https://iris.yuntech.edu.tw/ 資料來源轉發:今周刊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