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李傳房、徐啟銘2位教授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 SDG04
雲科大李傳房、徐啟銘2位教授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師鐸獎乃是教育界最高榮耀的象徵,今年全台獲得教育部師鐸獎的人數為72名,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就有2位教師獲得此殊榮,分別為設計學院設計學研究所(兼教務長)李傳房教授,以及工程學院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兼環境事故應變諮詢中心主任)徐啟銘教授,著實難能可貴。 李傳房教授於雲科大服務已邁入26年,行政服務已有20餘年,近年致力於教務行政及教學品質改善工作。擔任教務長期間,為迎接新課綱所培育出來的學生,以「招好教好」作為教務重點工作,並且設立選才專案辦公室,除協助學校精進招生選才專業化,同時協助高中職教學現場適應課綱變革,持續落實新課綱欲達成的素養精神。 李傳房教授在教學以「設計思考」為理念,「場域(產業)出題」為方法,落實學校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適性揚才為目標、以教育創新為策略、以社會與產業為場域」的教學系統,培育具務實致用的人才。李師的專長是高齡者研究,在其指導的學生Harry心目中,是一位細心照料、認真導讀,掌握學生研究進度與提供資源的好老師。Harry專長以建立辦公室玩具為主要內容的部落格,當時只要在網路搜尋「辦公室玩具」,前十個網頁連結多數是出自Harry之手,在尚未踏入職場前,就已經累積網路聲量。就因為李老師看到Harry的優勢,適度引導往個人特色發展,逐漸在工作上累積豐富經歷,主導完成數件知名設計案,其優質的英文溝通能力,近年選擇到澳門創立品牌設計公司,逐漸打響知名度。所以,李老師在Harry身上應驗了「適性揚才、青出於藍」教師風範。 徐啟銘教授,秉持著”思而慎之,行而勤之”的教育理念,期許以天道酬勤的思維,培育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度面對教學工作。徐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已26載,在漫長的歲月裡,身上伴隨汗水與淚水交織前進,從挫折中記取經驗,從學習中獲得成長的喜悅。徐師能以有限的時間做很多事情,從其研究生陳同學的觀察中,發現老師要指導學生、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案、論文投稿等多箭齊發之作為,其時間管理十分值得學習。而徐老師經常說:「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這也成為陳同學的處事座右銘。他記得第一次參加環工年會的博士英文論文競賽,即榮獲全國第一名的佳績,後續的研究成果更加豐碩,希望能傳承老師的敬業精神與專業知識,持續精進。 兩位獲獎老師皆把學生視為己出,將舞台與資源留給學生,認為老師的使命就是盡全力教導,成就與榮耀學生;學生任何的成就,皆是老師莫大的喜悅。無論未來之教育環境變遷如何,身為老師,幫人點燈仍是其一生的職志。 雲科大本年度能有此榮耀,感謝無私且堅持耕耘的老師們,因為他們的奉獻,才有學生亮麗的成果,學校也因老師與學生的卓越表現而更上層樓,相信因著這些典範人物的影響力,可讓雲科大在技職教育中持續發光發熱!再度恭喜李傳房、徐啟銘2位教授榮獲無比殊榮,期待各位老師再次榮耀雲科大!   ▲ 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李傳房教授   ▲ 李傳房老師與學生互動     ▲ 榮獲教育部師鐸獎徐啟銘教授  ▲ 徐啟銘老師與學生合影   ▲ 徐啟銘老師跟學生合照
2022/07/04
2022亞洲最佳大學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二 在台排名12名
  • SDG04
  • SDG08
  • SDG17
2022亞洲最佳大學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二 在台排名12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2 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臺灣與中央大學、輔仁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同時名列第十二名,在亞洲排名第二百五十一至三百名,本次參與排名來自亞洲三十一個地區,計有六百一十六所大學,雲科大2021年排名科大第三,今年前進到科大第二,全台排名從第15名,前進到全台第12名。 THE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分為「論文引用(Citation)」、「產學收入(Industry Income)」、「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outlook)」、「研究(Research)」與「教學(Teaching)」等五大分項指標表現做排名。雲科大在「產學收入」得分是臺灣第六名,「研究」得分是臺灣第十一名,成績斐然。2022年亞洲地區最佳大學台灣排名400名以內共有22個學校,今年參加學校數增加,雲科大仍持續維持251-300名,但其他16間學校排名都相對退步。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以「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為願景,核心的概念是「產業對接」,不論教育或研發都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雲科大冀望未來幾年,能做到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培育產業需求的高階人才、提高國際知名度以吸引國際優秀師生、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 ▲  2022亞洲最佳大學排名,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二,發展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之國際知名大學 資料來源:THE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2022/06/08
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之相遇
  • SDG03
  • SDG04
  • SDG08
  • SDG17
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之相遇
疫情期間,本校協助企業的行動仍未中斷,因此產學處於5月23日上午舉辦一場虛實整合、別開生面的線上演講與實體計畫成果發表會,名為「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之相遇」,特別邀請慧國工業股份公司董事暨總經理江瑞坤博士,分享企業如何導入精實管理的精神,以提升管理效能。同時也在本校產學研大樓一樓雲展廳,展示產學處執行「教育部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及「科技部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計畫」豐碩的成果,為期三天,歡迎全校師生前來參觀。 本次邀請的演講貴賓江瑞坤總經理,為本校產業經營專業博士,也是本校優秀校友,也是中華精實三位一體生產管理協會(CLMA)精實學院副院長,長期致力於推動精實生產,實務管理經驗豐富,同時出版了「精實現場管理:豐田生產方式資深顧問親授40年現場管理實務」、「豐田的三位一體生產系統」等暢銷專書,2012年榮獲「國家十大傑出經理人」殊榮,此次演講,江總分享了他畢生累積的管理經驗,讓與會者受益良多。 「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相遇在產學處執行的兩個校級大型計畫成果展,讓社會推向環境與企業攜手永續發展。其中教育部STEM計畫成果,包含郭昭吟產學長、林啟文教授、許中川教授、張祥傑教授、何前程教授、鄭秦亦教授、陳靜茹教授及潘志龍教授等研究團隊,均展示了不同主題的智慧環境研發技術成果,以及精采的影片。另一個計畫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維運計畫,也共同展現今年9組臺越研究團隊的技術合作成果,同時,也邀請國際合作大學-越南理科大在台交流研究的阮清心老師分享其與本校研究團隊的合作成果及交流經驗,為本場活動增添國際化色彩,促進跨國學術合作與交流特色。 為了讓成果展示更加活潑有趣,產學處也舉辦了票選競賽,並且邀請校發中心楊仁壽主任和教學卓越中心葉惠菁主任前來頒獎,現場熱鬧非凡,也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成果展覽網址:(展出時間至111/5/25下午5點止) 教育部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成果海報與影片 科技部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計畫 ▼ 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瑞坤總經理分享企業的精實管理
2022/05/23
2022年-地方韌性與發展永續徵件計畫
  • SDG02
  • SDG03
  • SDG07
  • SDG08
  • SDG13
2022年-地方韌性與發展永續徵件計畫
雲科大將以永續發展為核心議題,透過校園治理、環境、社會及經濟四個面向,提出健康雲林、糧食危機、循環經濟、綠色產業與極端氣候五大徵件主題,厚植本校在智慧科技、產業創新、跨域合作與人才培育等內涵,深化於校園、地方、社會、國家及國際間的永續議題。將大學教育及社會責任的精神,實踐在雲科大的校園中。 本次徵件將分為「教師微型團隊徵件」及「碩博士生研究補助」。計畫主題為下列五個項目,請選擇其中一項主題進行投件。 (一) 健康雲林:以友善與創新高齡社會、行動醫療與健康福祉、培養醫療與照護跨域人才等提案內容,解決健康照護等議題。 (二) 糧食危機:以弱勢/少數族群穩定社會技能、糧食危機研究與創新作為等提案內容,解決人類在基本生存、糧食安全與生產等議題。 (三) 循環經濟:以低碳生活與新的商業契機、碳足跡朔源盤查與碳交易等提案內容,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及資源的妥善循環等議題。 (四) 綠色產業:以綠色產業與創新、綠能研究、產業智能轉型與創新契機等提案內容,解決地方文化、經濟與地方人才培育等議題。 (五) 極端氣候:以水陸域生態多樣性管理、水資源智能管理和循環再利用、因應極端氣候的生活型態等提案內容,解決陸地、海洋等地區環境議題。   徵件相關辦法請查看附件:"附件連結" 、 "申請投件"。 上述徵件內容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05)5524-964#2484 李翊駿老師:yichun@yuntech.edu.tw / 張世良專案助理:shiliang@yuntech.edu.tw
2022/05/20
鹿港龍山寺古蹟彩繪修復 雲科大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更進一步
  • SDG11
鹿港龍山寺古蹟彩繪修復 雲科大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更進一步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終於發包了!多年來各方意見爭論不休的國定古蹟鹿港龍山寺彩繪修復,已由文化部文資局完成發包作業,由雲林科技大學得標,預計今年開工,將以保存郭新林藝師的彩繪作品為修復目標。 今年開工 保存郭新林作品為修復目標🖌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遷建現址,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多年來都被譽為「台灣藝術殿堂」,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殿堂屋宇、樑柱等多處毀損傾頹,先就木造結構進行修復,後續因各界對彩繪修復沒有共識,陸續再就單彩施作優先處理,二○一六年再進行五門門神的彩繪修復。 文化局表示,龍山寺剛完成的白灰壁修復工程,由文化局發包,總經費四百多萬元,採用傳統工法來養灰,也就是讓石灰發生化學反應,再抹在牆壁上,以達到堅固耐用的效果。 先施作五門與戲台 施工前開說明會🎤 文化局指出,中央核定給龍山寺二億元修復經費,作為修復結構、剪黏、彩繪之用,目前彩繪修復工程已完成發包,由雲科大團隊以五千六百萬元得標,彩繪修復預計分區施作,暫定先施作五門與戲台,後續再進行正殿與後殿。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長張祐創表示, 雲科大須擬定施工計畫書,再交由文資局確認審查,預計今年動工,修復以保存現有樣貌、也就是郭新林彩繪作品為原則,施工前會在地方舉辦說明會,說明彩繪修復的原則與走向,修復過程中也會同步進行教育互動與數位記錄。 出身鹿港、長期關心龍山寺修復作業的台南大學國文系教授林俊臣表示,龍山寺的彩繪作品非常精采,因為郭新林藝師精通詩、書、畫與彩繪,可說是不可多得的全方位藝師,兼具傳統技藝與文化美學,如何讓郭新林的作品透過修復手法,能夠更完整的被看到,這是各界都期待的。 林俊臣強調,地方長期對彩繪修復的疑慮來自於修復除了是「修舊如舊」外,如果原作已隨時光流逝完全褪去,屆時修復是採取舊的圖檔資料,還是重新繪製,這就需要嚴謹的審圖過程,才能讓新繪部分也能達到郭新林家族的水準與美學造詣之清新永續城市。 資料來源轉發: 自由時報
2022/05/17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 SDG06
  • SDG09
  • SDG11
  • SDG12
  • SDG16
  • SDG17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評比依據,公布「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在全台共45所入榜學校中雲科大排名第四,科技大學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於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4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此次總計有來自全球六大洲共106個國家1406所大學進入總排名,台灣今年破紀錄有4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35所大幅上升。其中有兩所進入全球前100名,雲科大整體成績為全球201-300名,在全台科技大學中排名第一,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SDG17「夥伴關係」等六項,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社會、全球影響力。 除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雲科大在2021 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1金2銀1銅-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另外,2022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名列全球第56名,顯示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亦在創新教學等面向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永續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學校將持續深耕教師發展、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YunTech名列科大第一 ▲  雲科大大學社會責任成果卓越(產科會蔡世豪先生攝)
2022/04/29
響應「健康老化、在地老化」,雲科大偕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及工研院 攜手推動雲林社區健康識能活動
  • SDG03
  • SDG11
響應「健康老化、在地老化」,雲科大偕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及工研院 攜手推動雲林社區健康識能活動
✨雲科大攜手國衛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工研院,推動健康識能🏃‍♂️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21年雲林縣為全國老化程度第四高的縣市,為了提供台灣高齡長輩更完善的照顧,雲科大攜手國衛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工研院,未來四年將帶著醫療專業人員與專業儀器走入偏鄉、走入社區,依據各地區長者的需求,規劃各種主題的健康講座,希望能推動雲林地區健康促進,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造福民眾健康。 📣雲林縣健康識能系列講座暨跨界合作記者會🎤 於4月13日在斗六市濟化宮辦理,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張傳育副執行長、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許根尉執行長等出席為活動揭開序幕。本次活動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葉忻瑜醫師主講「肌不可失」,搭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許瓊芬物理治療師帶領的樂齡肌力運動,與民眾分享如何強化肌肉、強化樂齡生活就要動!此外,工研院更規劃AI健康科技體驗,現場提供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AI數位眼底攝影機檢測服務,來評估社區參與者的身體肌肉健康及視網膜病變風險,民眾參與十分熱烈。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表示,國衛院被賦予高齡研究中心主責單位的重任,未來中心研究大樓也將興建在雲林,國衛院會全力以赴,擔起國家高齡智庫的角色,落實推廣高齡健康與福祉的理念。而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則承諾,未來將與雲科大合作安排一系列健康講座課程,由台大醫院老人醫學、復健醫學、家庭醫學、藥劑部、胃腸肝膽科、骨科及營養部等幾大科別醫師、藥劑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醫療團隊擔綱活動講師,一同協助將專業醫療資源導入社區,成為在地的健康推手、照顧縣民的健康,響應「在地老化、健康老化」。 📋雲科大將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為了提升雲林鄉親的健康識能,未來四年,每年會陸續在雲林各鄉鎮巡迴辦理,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將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粉絲專頁及發行季刊,除了報導分享雲林縣內推動狀況外,也為民眾建立一個隨時可以查詢學習的健康識能數位知識庫。工研院服科中心張傳育副執行長表示,會導入工研院最新的科技檢測設備,讓民眾體驗。歡迎雲林縣民一起共襄盛舉,一起活得健康、活出生命的品質。 ▲  校長致詞 ▲ 雲林縣健康識能系列講座暨跨界合作記者會啟動儀式合影 ▲  工研院服科中心陳建任副組長進行科技檢測介紹 ▲  AI數位眼底攝影機檢測
2022/04/13
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 雲科大榮獲產業共創楷模獎
  • SDG08
  • SDG11
  • SDG12
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 雲科大榮獲產業共創楷模獎
遠見雜誌日前公告第三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今年共有154件參賽方案,經歷兩階段書審、面試,雲科大突破重圍,首次在「產業共創組」獲得楷模獎的肯定,本校「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方案團隊,致力於以科技導入養雞供應鏈,讓雞隻的品質、安全與足跡透明,保障民眾吃得安全無虞,也在USR的推動下,培育出智慧農業人才,對於雲林養雞產業創新,功不可沒。《遠見》自2005年創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CSR),為最早推動的CSR評鑑調查,長久累積、具備公信力。三年前有感於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風潮,《遠見》CSR獎因此增設大學社會責任獎,希望更貼近台灣各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現況,透過報導與分享,搭建交流與共學平台。 本次獲獎方案「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也是本校第二期USR的計畫團隊,雲科大自2019起成立USR中心,將大學社會責任列入校務發展重點,積極進行多項校內推動措施,例如媒合與招募教師團隊、獎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提供團隊相關資源支持,在教學本業上,更開創多元的USR教學,包含教師在授課時導入場域學習、地方合作的概念,組織教師跨專業共授,以及獨創具備系統性的USR通識課程,培育大學生有實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的場域不僅於教室內,及早有接觸社會、與社會共創的機會。在全校USR團隊的努力之下,USR的行動逐漸開花結果,更實踐接軌永續發展重要之路。 本次得獎名單刊載於2022年4月號《遠見雜誌》,歡迎師生共同為本次得獎團隊喝采,並且持續關注本校的永續行動,成就共好的力量。 資料來源轉發:遠見雜誌 ▲  雲林張嘉濱示範牧場 ▲  牧場智慧感測 ▲  供應鏈產品足跡(FoodPrint) ▲  餐飲便當店  
2022/04/08
雲科大2022年社會實踐成果展-「采采芣苡」
  • SDG02
  • SDG03
  • SDG11
  • SDG12
雲科大2022年社會實踐成果展-「采采芣苡」
雲科大以地方農業 (Agriculture) 出發,連結環境 (Environment) 及高齡服務 (Aging services) 形塑三個核心主題,並以科技 (Technology) 做為智慧輔助,孕育 “AEAT” 出 USR 推動主軸,透過雲林地方學的多元樣貌,深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大學社會責任所蘊涵的精神,同時發揮大學與地方、產業、社會,並且擴及國際的全球影響力。 🎨展覽主題「采采芣苡」 取自 《詩經》 〈周南.芣苡〉 ,描述眾人相互招呼去採芣苡,大家一邊採集,一邊歌唱,充滿了喜悅與收穫之情。藉此呈現雲科大師生們踏入田野、走進地方參與社會實踐,推動世界永續目標的行動成果,即使過程挑戰困難但仍有許多喜樂與收穫在其中。今年的成果展總共有55個計劃團隊、涵蓋全校五個學院的74位老師與學生參與。展覽地點位於雲科大產學處雲展廳,展出時間至4月1日止。 🌱農業議題 雲林被譽為台灣糧倉,其農業產值位居全台之首。農業不僅關係到人們的生活與人文,同時也緊繫著自然生態及環境等面向,並牽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命脈。如農業自行車及無人植保機等應用,以及強調綠循環的生產模式與系統設計,透過科技及跨領域合作,能更有效率的促進農業發展,並達到地方產業永續性的發展目標,本次參與農業相關議題,共為10組跨領域教師團隊。 🌄環境議題 本次共有24組跨領域教師團隊參與環境相關議題的行動方案。除推動生態調查與環境教育的實務課程,更包含以循環經濟、產業升級及環境系統為命題的計畫內容。 👴高齡服務議題 雲科師生也針對人口老化議題做出了永續貢獻。透過智慧科技與大學專業,與相關醫療與照護機構合作,為高齡者創造更優質的在地服務與支持系統。本次有14組跨領域教師團隊參與。除了以大數據及數位科技導入高齡照護外,另外也有和醫療單位共同合作疾病監測與輔助設備等內容。 🏆獲獎榮耀 雲科大在近年的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議題上,以各種不同的專業技術,結合各類永續議題,產生出許多豐碩的成果,並且屢屢獲獎。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亞洲區第13名,國立科大第2名、多次獲得 TCSA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以及其它許許多多永續特色獎。 🤖數位與永續的結合-LINE BOT 雲仔 此次,雲科大更以數位科技形式展開對世界永續的關懷以及成果的分享, 另外開發 LINE 機器平台,推出第一個以永續發展為主題特色的 LINE 機器人 – 雲仔。藉由在 LINE 平台與雲仔互動,幫助使用者更加以有趣的互動方式瞭解什麼是 SDGs,主動推播校園的綠色能源發電以及提醒節電,關懷動物等永續個人具體行動。雲科大致力追求永續卓越的成果,在此次「采采芣苡」成果展得以拋磚引玉,讓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的目標提供一個各界標竿學習的好機會。 ▲  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合照 ▲  采采芣苡-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楊能舒校長致詞 ▲  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導覽 ▲  AEAT-社會實踐環景投影 ▲  YUNTECH_LINE_BOT_介紹影片  
2022/03/30
告別「碳」、不再「嘆」-雲科大是淨零碳排好夥伴
  • SDG07
  • SDG08
  • SDG13
告別「碳」、不再「嘆」-雲科大是淨零碳排好夥伴
當國際品牌大廠紛紛針對淨零碳排而要求供應鏈成員減碳,以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之際,台灣的各個產業莫不感受到龐大壓力,因此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特別於111年3月25日上午辦理「淨零碳排產業論壇」,邀請企業界人士與校內研究團隊共同探討這個攸關企業存續的問題。 此次淨零碳排產業論壇於雲科大產學研大樓七樓雲宴廳舉辦,論壇分為三個單元,校內由人文與科學學院科技法律研究所王服清教授與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萬騰州教授進行分享,王服清教授從環境法律的角度切入,與企業分享環境保護相關的法規,讓企業更加了解環保的相關法律規範;萬騰州教授則從智慧節能的積極作法切入,與企業分享雲科大的執行經驗,以及減碳的具體成效。此次更加難得邀請企業龍頭台塑集團總經理室的黃溢銓副總經理,他則分享台塑集團如何從排碳大戶轉變為綠色企業的過程。 蘇純繒副校長致詞時表示,淨零碳排絕對是攸關企業生存的嚴肅議題,這是今日產業論壇最重要的宗旨,企業必須從很多面向著手與提升:了解法規、積極的節能、進行環保認證,而雲科大除了今日分享的兩位教師,管理學院也組織了溫室氣體與碳足跡輔導團隊,希望集合全校之力,協助企業在環保新世代可以永續生存,也讓大家生活在乾淨的地球上。 此次活動顯示雲科大在淨零碳排的學者專業知識能量,另外結合在執行的教育部「產業安全和環境永續之跨領域智慧化人才培育STEM計畫」和科技部「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共同辦理,期許在全球面臨減碳浪潮,產官學齊心合力實踐淨零碳排之永續發展。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行淨零碳排產業論壇全體貴賓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蘇純繒副校長致詞
2022/03/25
永續文創-斗六舊城區空間場域美學展
  • SDG11
永續文創-斗六舊城區空間場域美學展
111年3月9日起至3月17日止,由斗六市公所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共同辦理「趣斗六—斗六舊城區空間場域美學展」,於行啟記念館展出。本次展出係由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以下簡稱創設系)謝修璟、林沂品、林聞賢三位老師,帶領創設系大三學生,結合雲林縣斗六市舊城區域,進行空間場域及視覺品牌視覺系統設計。設計展出主題包括斗六圓環與鄰近街道、雲林溪掀蓋–雲林溪願景、行啟記念館之空間美學建構及三小棟之再運用、雲中街空間美學之建構、以及太平老街之空間美學等五大場域。思考在地歷史文化特色鏈結、在地產業加值、全齡通用設計、前瞻性及未來性、實踐永續生態結合的創新性。 斗六市觀光課柯皓元課長表示,當初申請這個展覽時,看到許多學生對於空間設計有許多創意的發想,我覺得這個展覽對於斗六市來說是非常好的創意,這樣的美好應該讓更多的斗六市民所看到,很高興學生與老師能藉由這樣的課程,給大家一個不錯的發揮空間,我們也會鼓勵民眾有機會在周末能夠來參觀,帶給大家更多嶄新的思想。 帶領這群學生的謝修璟老師表示,從課程中理解斗六市演變的歷史、文化、價值觀、食衣住行等,加上訪問街上店家與文史工作者,有許多美好存在於大街小巷裡,從中發現了一些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的設計只是一個解決之道,透過民眾的參與和回饋,相信我們的設計會做得很有生命力,要「立足臺灣、放眼國際」,好好保留臺灣珍貴的文化並加以應用,延伸成新的生命力。一個地方需要保留的,需要靠大家同心協力,付諸行動實踐永續。 本次展出成品包含空間場域模型建構及視覺品牌,空間場域部分有街道景觀規劃設計、建築立面改造、店面空間設計、街道舖面、空間藝術裝置、街道傢俱等依地點調整。視覺品牌部分則設計Logo、招牌、指標系統、導覽地圖、周邊商品等。 在設計展出前,設計研究團隊前往斗六舊城區做了多次踏查與訪問,並與在地居民及文史工作者交流,了解舊城區之痛點,進而提出解決之道,並發展出對該區之美學願景,想透過本次展覽與斗六朋友們交流討論!同時,透過課程設計以斗六舊城區的空間場域為設計基地,探索挖掘在地的特色元素,並針對該空間場域,提出公共空間(人行步道、指示系統)或建築立面、空間活化、周邊環境的設計規劃方案,並提出未來發展的願景,符合人文歷史特色的需求、永續經營為設計的目標,融入在地資源,重視社區生活品質,促進在地產業多元發展,且以營造創新、節能、低碳、人性化及全齡化的面向提出規劃設計方案。 ▲  開幕式學生進行導覽 ▲  行啟記念館入口          ▲  以斗六圓環作為設計基地的模型作品細節精細
2022/03/11
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跨域培養駕馭人文與科技永續未來人才
  • SDG11
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跨域培養駕馭人文與科技永續未來人才
AI時代來臨,現代工作型態樣貌迭代更新速度加劇,許多年輕人不禁想問,「我的所學真的足以符合未來所需嗎?」其實,在這股科技浪潮中,核心價值就在於「人文」。國內首創、獨特結合人文與科學兩大元素的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橫跨文化、語言、教育、科學、法律、理工與休閒等領域,院長李謁政指出,AI透過標準化與程序化帶來科技的便利性,文化與創意才能在科技研發中注入人性化的更高價值,未來能將這兩者結合的人才需求將越來越熱門。  文化資產維護系 培養無可取代的內容軟實力 伴隨人類發展不斷堆疊累積的文化涵養,成為機器人所無法取代的核心價值。雲科大有國內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以文化資產維護的綜合專業系所,透過文化資產的保存修護與科技、文化資源研究與應用、建築襲產與聚落保存、文化行政與文資經營四大面向來培養學生跨領域的學習訓練,進一步發展出多面向的團隊解決方案。 以當紅台劇《茶金》為例,從劇中的洋樓、老茶廠等建築,演員的服裝髮型,乃至於放在桌上的茶杯都經過歷史考據,再搭配上最新的攝影與動畫技術,還原建構出1950年代台灣民間風華,正是文化資產跨領域的多元應用成果。雲科大文資系主任王瀞苡說,學生在專業師資、外籍教師及業師的帶領下,透過歷史文本、文化走讀、手工藝實作及實地考據等學習,深化對這塊土地的文化素養,掌握數位時代「內容為王」的關鍵競爭力。以110學年度來說,文資系在產學研究計畫金額高達4500萬元,可見研究與產業實務應用結合的能量深獲業界肯定。 ▲  雲科大文資系帶領學生至藝閣工廠進行移地教學,了解宗教民俗產業實務。 應用外語系多元創意教學 打磨出外語實戰力 以語言整合文創、跨域科技、商務為主雲科大應用外語系,課程多元掌握時代脈動,是台灣第一個成立的應用外語學系,系主任陳淑珠指出,系上一大特色是師生多元創作,產出獲獎紀錄片及繪本文案,並結合科技,用VR行銷在地文化拓展數位媒體學習能力︒此外透過參賽,打磨出學生外語實戰力!舉辦多元豐富活動,如機器人英語教學、會展行銷、模擬聯合國、與年度壓軸英語戲劇公演,擴大語言應用場景,深化學生跨域學習。 ▲  人文與科學學院的應用外語系,以語言整合文創、跨域科技、商務為主(圖為語言學習機器人成果發表展)。 因重視外語商務及鼓勵跨域學習,學生出路廣泛,除教育外,舉凡電商貿易、到行銷及科技業,皆可見系友發光發熱。傑出系友戴毓珊勇闖半導體龍頭台積電擔任工程師;劉家樵經理在擔任正新輪胎經理,拓展印度內需市場,成功搶攻前五大車廠訂單;智選科技公司創辦人李恆為 AAMA 台北搖籃計劃第十期創業家,創營業額2.5 億;郭乃禎教授獲聘為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助理教授,並榮獲大學最高榮譽研究獎,系友跨域挑戰傑出表現廣為學業界讚許。 ▲  雲科大應外系舉辦多元豐富活動,擴大語言應用場景,深化學生跨域學習(圖為第21屆戲劇公演)。 李謁政強調,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宛如一個迷你型的綜合大學,透過跨領域與實務操作,導入最新科技,培養學生利用數位工具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院內的十二個研究中心,與產業緊密連結,透過研究中心的永續研發能量,更能提升學生實務能力並打開學習視野,對產業未來需求預作準備。 資料來源轉發: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