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雲科大與南臺USR計畫致力老屋活化與創生的實踐
雲科大的「淺山農村的社會設計培力共構」USR計畫,針對桂林場域荒廢的老屋,規劃透過培力學生與文資處合作修繕老屋,找到活化老屋的策略進而進駐老屋,為桂林社區創生的作法與南臺科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自第一期以來致力於五條港郊商文化的保存,對於目前保有郊商街屋的神農街。因此,兩校日前以神農街場域,透過到成功活化創生的老屋與屋主對談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1,在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上,強化國家與區域的發展規劃,促進都市、郊區與城鄉之間的社經與環境的正面連結。 首棟造訪的老屋是位於神農街後宮後街上,由十鼓文創經營的「永樂町鼓茶樓」。該老屋建於1878年迄今已有142年的歷史,十鼓團隊接手後極力保存老屋一樓吧台到劇場空間牆的原貌,鑿掉原先的外層石灰,讓清代的斗子砌磚法(發財磚)與豆腐磚的砌法裸露於外,來客一眼就能看見屋子最初建造的工法與模樣。更以版畫繪出日治時期屋子經營打鐵鋪的模樣,二樓用餐空間的牆面則展出清代宮後街為進入大西門主要街道的風景,當時重要的照片、地圖與文獻資料懸掛牆上,讓來客除了知道老屋的經歷,也能知道周遭的環境,最後再注入傳統的「答嘴鼓」表演來活化與創生。 南臺科大團隊也安排由合作的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采芩執行長來解說神農街因五條港道所造成的前街後港的特殊街屋的情形,並以南臺與協會共同的駐點,神農街79號「五條港文化會館」的老屋整修為案例,說明駐點如何透過活動來串連神農街街區住民,進而活化創生。 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校長表示,希望此次交流能有助益於雲科團隊對於桂林社區老屋的活化,也期勉南臺團隊能繼續增值增能神農街區與老屋,落實該校該盡的大學社會責任。
2020
/
07
/
20
以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創新為永續開發 雲科大x中科聯合「AI智慧,中科開箱」線上成果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團隊將於109年6月10日(三)上午10時,參加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所辦理的「AI智慧,中科開箱」─108年度中科推動智慧機器人計畫線上聯合成果展示。利用臉書粉絲團線上直播的方式(粉絲團名稱:Arm 智慧機器人創新園區),串聯中心基地以及14個衛星基地與觀眾進行互動,向民眾介紹衛星基地將近一年來的研究成果。 雲科大整合校內工程學院、設計學院與未來學院的研究能量,成為中區智慧機器人衛星基地,經由中科管理局之扶持,得以輔導3個新創團隊,結合虛實整合技術與穿戴式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更直覺化的介面,在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領域進行創新研究。 第一個研究團隊:由電機系毛偉龍教授(精密儀器中心主任)指導汽車輪框自動研磨與檢測系統。傳統輪框研磨拋光與瑕疵檢測,需依賴大量人工作業,本研究結合機械手臂,浮動研磨工具與工業相機,結合手臂模擬軟體,開發出一套自動路徑規劃控制與影像分析檢測系統,可有效提升輪框生產的效率與品質。 第二個研究團隊:由資工系林建州副教授指導,鞋子楦頭及鞋面布級放系統。此團隊整合雷射掃描以及裁切功能的機台,將鞋楦掃描資料進行三維重建,經號頭級放與鞋面布排版規劃,再將其結果傳至裁切機,省去人員操作不同機台的不便與轉移時間亦節省人力需求。透過這套級放軟體系統對小量多樣的製鞋工廠,達到降低開發大量鞋楦的成本。 第三個研究團隊:由數媒系張登文教授(自造者中心主任)與產業專案學士學位學程蕭吉甫助理教授,利用「創意工場」開發的虛實整合技術,並結合穿戴式的『混合實境介面』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AI技術辨識使用者的手勢活動後,輕鬆控制機械手臂。並通過與輔導廠商共同建構的雲端『數位孿生模型(digital twin model)』系統,遠端分享工程師的第一人稱視角畫面,以及原型的數位模型資訊到隨身攜帶裝置上。 以上符合永續聯合指標的SDG8,透過多元化、科技升級與創新提高經濟體的產能,包括將焦點集中在高附加價值與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促進以開發為導向的政策,支援生產活動、創意與創新。 目前三項技術皆已進入專利申請階段,同時特別聘請澳洲科廷大學專責產學合作項目的『產業參與中心』Prof. Kevin Fynn主任,與3家新創團隊簽訂跨國輔導、研發技術協作、諮詢、顧問的合作備忘錄項目。此整合型研究計畫透過設計學院與工程學院跨領域產學合作,發展精密自動化系統,進而促成工業4.0之智慧製造與工業技術進步,提升雲科大智慧製造與設計的實務能力,共同開發工程應用雛型產品系統,跟上科技產業脈動,得以迅速與職場無縫接軌,造就產學雙贏局面,為精密產業提供更多新契機。
2020
/
06
/
04
「天下USR大學公民」評比出爐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2020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結果4月21日出爐,各組榜首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的台灣大學、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的陽明大學、私立一般大學的逢甲大學、公立技職的台灣科技大學、私立技職的朝陽科技大學。 此項調查與過往重視研究與學術聲望的傳統大學排名不同,是借鏡企業社會責任(CSR),兼顧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架構,從大學治理、社會參與、教學承諾、環境永續四大面向,全方位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評選出台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 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陽明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 私立一般大學組排名依序為逢甲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 公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 私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朝陽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雲科大榮獲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技職組第2名,除延續優良學風外,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將持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重要角色,在各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以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
2020
/
04
/
27
雲科大與業界合作 研發全台首座 Auto防疫檢測站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應開學後,為了落實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防疫措施,包括學校和企業都要執行量測體溫和噴酒精等防疫作為,還要核對身分、登錄檢測結果,流程繁複且需要大量人力,同時還存在接觸感染的風險。 雲科大電子系師生與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並與智慧醫療研究中心聯手,短短一個星期就成功研發全台首座 Auto防疫檢測站。師生檢測結資料可直接與學校資訊系統連結,完成防疫措施所需的紀錄、通報、追蹤多項程序,並減少人力運用以及不必要的接觸,協助防疫站人員更安全執行工作。研發成果目前已在校內使用,極具商品化量產潛力。 電子系薛雅馨副教授表示,藉由業界支援醫療級藍芽非接觸紅外線額溫槍和開發軟體,以及串聯APP,防疫檢測過程包含:自動感應噴酒精、感應學生證、自動量測額溫,進而立即將師生檢測資料直接與學校資訊系統連結,甚至後續追蹤等工作,都能迅速完成。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強調,師生運用專業技術,成功研發 Auto防疫檢測站,經學校實際試用,成效相當好,具有商品化量產意義,相信未來對於國內防疫工作執行將有極大助益。
2020
/
03
/
12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 合作成果發表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於109年3月6日舉辦成果發表會:「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合作成果發表會」,此成果發表會包含下列三項子題: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方面: YunTech營建工程系配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於2019年8月18~20日推動教師跨域整合學習,並與負責金門大橋工程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第二新建工程處座談與交流暨參與大金端現地工程觀摩,合計11位老師參加,並達成7位營建系教師參與專業社群的目的。 此次跨領域移地研習課程包含: 陳建州教授講授:「金烈大橋規劃、設計與施工」 孫幸宜教授講授:「感測的化學原理介紹暨討論」 詹苑君老師講授:「環保酵素之製作與應用暨討論」 陳玉芳博士講授:「市售化妝品的成份介紹暨討論」 李季霖老師講授:「視覺藝術欣賞暨討論」。 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方面: 吳文華特聘教授領導的結構健康監測整合型研究團隊 (吳文華老師、陳建州老師、賴國龍老師與指導的博碩士生組成) 於橋樑鋼纜索力監檢測與模擬等專業領域在國內外頗負盛名;吳文華教授研究團隊將協助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在新建的金門大橋執行脊背主橋斜張鋼纜索力監測專業技術服務,除了持續深化產學合作外,並培育橋梁健康監檢測的專業人才。 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合作成果方面: 為落實技職教育目的,YunTech營建工程系和電子工程系師生跨領域團隊合作,一同參加2019年5月23~25日教育部主辦於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之「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決賽」,作品名稱為「全光纖干涉儀於新拌混凝土氯離子濃度檢(感)測探討」,跨領域團隊成員包含二位指導老師:營建系王劍能教授、電子系賴志賢教授;四位大學部學生為:營建系潘偉政同學(隊長)、營建系陳語笙同學、電子系林語晨同學、電子系游劭華同學,此次土木與建築群實務專題全國報名件數合計107隊,很榮幸獲得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中土木與建築群第二名,榮獲教育部頒發獎盃一座、獎狀六禎暨禮券二萬元。 ▲ 營建系與電子系跨領域合作專題同學與作品合影 ▲ 營建系教師專業社群參與金門大橋大金端現地工程觀摩 ▲ 楊能舒校長、王健聰院長、王劍能主任及教授們合影 ▲ 營建系吳文華特聘教授領導的結構健康監測專業技術服務團隊 大型鋼鍵索力量測試驗 ▲ 營建系與電子系跨領域合作自製3公分光纖馬赫-詹德干涉儀
2020
/
03
/
09
雲科大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啟動
國內第一間由大學成立的旗艦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今(26日)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正式啟動開幕,該中心集結近年來雲科大在智慧健康促進的各項產學研發成果,以「完整智慧化評估」及「精準健康促進運動」為兩大主軸,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以人為本切入,以健康促進為整體主要宣導目標,包含中高齡者各面向,從生活環境、評估檢測、樂齡運動,並全面導入科技化技術,同時兼具人才培育、國內產業媒合串接等等全面向的展示,並接軌國際進行技術串聯。 開幕活動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辦公室案源輔導組江燦元副組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吳晉祥院長、天主教若瑟醫院李聰明院長、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志平董事長一同啟動,與會貴賓包含雲林縣各局處長官、衛生所、長照機構、周邊鄰里、相關產業、學研界、醫界等共襄盛舉。 該中心的成立是累積多年校內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包含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休閒運動所、創新媒體實驗室、生醫系統與晶片設計實驗室及相關系所等,另融入國內相關產業產品,整合跨領域的資源,以前瞻技術發展及模擬情境場域做為國內相關產業產品之展示、試用與推廣,揭開未來全面合作新序幕,期望以雲科大為此領域之串聯平台,結合各方之能量達到最大之效益,目前並已經於校內教職員工推廣且試行健康促進完整方案。 示範中心建置經費來自各方投入,主要來自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多年經費補助的累積成果,和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在經濟部工業局及雲林縣政府的支持下,優盛醫學科技與雲科大共同合作針對雲林縣政府對縣內高齡者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與健康促進之需求,另包含: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勝霖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宜眾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計畫,強化研究暨示範中心的應用,並也已經至10鄉鎮衛生所協助量測居民體適能狀況,除了可讓民眾可了解自我,數據分析結果之建議書亦將提供給雲林縣政府作為政策規劃之參考。 今日活動展示:智慧檢測區、科技樂活示範場域、智慧樂齡健康促進區,以及雲林縣高齡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計畫中之各項技術成果,包含:人體智慧評估技術整合平台、智慧體適能檢測、智慧科技輔具,並同時也辦理長照服務據點觀摩活動,讓衛生所/長照機構/鄰里社區人員,可以操作並瞭解各類智慧化產品,未來能導入使用。 雲科大期望以此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能協助國內民眾、醫療單位、長照據點、衛生所、日照中心、護理之家、鄰里社區等等,可以導入國內科技產品與雲科大相關技術,培訓國內人才帶領健康促進運動、提供精準運動指示建議、建立人才媒合平台促成各方需求與相關人才連結,並作為產業間、產學間、學界間的多方串接平台,並由持續開發的前瞻技術促進醫材產業、運動產業、長照產業之發展。藉由可攜式科技評估設備、健康促進運動項目進入企業與社區,協助促進企業員工、社區民眾之健康生活,歡迎有興趣者,可以來洽詢。 ▲ 示範中心開幕活動合影 ▲ 健康促進運動區介紹 ▲ 智慧化評估區
2020
/
03
/
02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介壽村是花蓮市10個眷村中,唯一還能見到原有建築群的村落,不僅富有日據時期政治背景、也具地方特色。花蓮市公所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歷經1年多訪查,昨日在民勤裡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說明會,期望在公部門及居民達成共識,讓介壽村未來能有文化資產的身份,也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定位。 介壽村原名為花蓮港市營住宅,日據時期是集合型公共住宅,是國內少數被保留下來日式屋舍;現在聚落內仍有34住戶居住於此,更不乏第一代的住戶,相當難能可貴。 「花蓮港市營住宅聚落建築群登陸先期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說明會,昨日由花蓮市長魏嘉賢主持,計畫主持人、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及講師梁佳美,分別針對調查研究成果,以及後續活化再利用的各種構想藍圖、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份的各項內容進行說明。 梁佳美指出,先要爭取基本的「聚落建築群」的文化資產身分,才能向文化部提出各項修繕經費,希望公部門與社區民眾能朝登錄階段前進;並鼓勵推動以住代護計畫,讓住民可以繼續住在這裡,一起維護環境,一起訴說以往的故事,進而串聯成線狀的花蓮港市歷史文化廊道。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走過80年歲月,花蓮市介壽村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分 / 記者湯平攝
2020
/
02
/
19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聯手於1月16日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本次活動參與者包含雲林縣政府、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廠協會、工業區廠商、育成廠商、與全省各地產學合作廠商,超過 200 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並邀請到雲科大畢業校友線上歌手孔晨羽,為活動帶來一場音樂饗宴,讓與會者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欣賞年代好聲音。 在 108 年金秋十月之際,由洪肇嘉教授接任產學處長暨育成中心主任,並積極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參與輔導中小企業營運會議,更鏈結在地社團及串聯各項產學資源。同時108年育成中心再度獲得經濟部年度績優創育機構獎項,並榮幸今(109)年擔任中部創育機構聯盟代表,希冀未來共同扶持在地企業向上提升、引向國際產學發展。 此外,現場設有「產學、育成成果展示區」,產學處亦展現今年雲科大各 PBL 研究中心的各項成果。提升企業與學界的合作率,進而形成產學合作,促進業界研發能量與競爭力,是雲科大產學處的自我期許,而育成中心則呈現雲林進駐企業優質好物,期盼藉由活動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增加產品知名度。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不僅具備豐沛的學術能量,更積極串聯中小企業與在地社團的互動,冀望帶動雲林農特產業、進駐企業營運發展。藉由交流活動,期待增進彼此間情誼,創造未來合作新契機,共同引領地方產業邁向國際,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 楊能舒校長帶領雲科大師長向貴賓賀新年快樂 ▲ 雲科大產學處與育成中心聯合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 ▲ 楊能舒校長祝賀蒞臨貴賓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2020
/
01
/
20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廣學校多元且專業之技術,1月16日特別舉辦「Yuntech 產業瀏覽器,攻略一網打盡」短講分享活動,邀請 8 位重量級標竿老師,以四大主題:環境材料、AI 人工智慧、生活應用、企業經營及八項議題將現代企業所應具備的新興知識、技術等議題一次性地分享。 當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用者只要於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即可獲得無窮無盡的資訊,然而這些都是零碎的知識,本次活動雲科大扮演科技及知識瀏覽器,可讓與會者將現代產業所需技術、知識層面一網打盡,講師及主軸分別為洪肇嘉教授、粘譽薰教授分享環境材料;吳先晃教授、許中川教授分享 AI 人工智慧;萬騰州教授、陳士煜副教授分享生活應用;陳振燧教授、潘立芸教授分享企業經營等專業領域,讓到場參與觀眾收穫滿滿。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育成中心長時間耕耘工業區及中小企業,此次技術分享與企業一同成長激發更多可能性,希冀這場學界與業界間的切磋互動,導入技術提升的新知識操作模式,洞悉現代產業攻略,一網打盡新鮮的產業情報,創造雙方合作新契機。育成中心也將持續深耕雲林在地中小企業,輔導新創團隊並推動學界及業界間的產學合作,嘗試廣泛鏈結共享彼此資源,打破以往刻板印象!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頒發感謝狀感謝講者 ▲ 與會來賓及貴賓大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 現場人數眾多
2020
/
01
/
17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斗六,對於許多人的記憶中,可能是雲林地區重要的文教區外,斗六也是一個具有豐富記憶的城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學生,在黃雅玲教授的帶領,透過教育部教學研究實踐計畫補助,課程中以挖掘斗六故事為主題,從文本創作、田野調查、策展與溝通、資訊視覺化設計等等單元導入外,邀請斗六在地專家與相關領域的業界專家們,進行許多專業領域上的分享。讓同學們以學理為基礎,生活場域為實驗案例,並透過與雲中街的合作,讓同學的成果進入到斗六市中心,面對斗六人,非斗六人一起來看他們所尋找到的斗六的故事!! 本次的專案成果,共有4個與斗六有關的故事探索,「啪哩啪哩來約會」用八零年代的廣播念情書來開啟,斗六約會一定要知道的事,本主題更邀請曾經也在八零年代擔任過廣播員,現為太平老師福德宮主委林勝裕先生、秘書涂家興先生,以廣播念情書的方式一起參與作品的創作。「斗六的秘密基地探索隊」透過數據調查的方式,找出老、中、青不同世代斗六人放學後的秘密基地,這裡有有斗六人知道,別人不一定知道的放學後的小樂趣。「雲中聲樂團」,挑戰以聲音為創作主要元素,讓民眾透過聲音來了解雲中街這個生活聚落中,原來好多故事就是要用聽的來感受。「在斗六創業,我是否搞錯了什麼?」創業好難,在這個看似充滿辛酸的創業世代,在斗六就是有那麼多創業的故事可說。 四個不同方向的故事主題,並與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和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合作,於12月28日起至2020年2月16日,在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戶外廣場進行展出。 ▲ 參展師生大合照 ▲ 參展作品現場布置情形 ▲ 視傳所黃文毓同學國台語雙聲帶主持展覽開幕活動 ▲ 參與學生創作理念分享 ▲ 各組學生個別進行展覽介紹
2020
/
01
/
02
雲科視傳 「懶螞蟻 LAZY ANT」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自12月24日(二)起至12月27日(五)止,於本校設計二館一樓黃金藝廊舉辦「第29屆畢業專題製作成果展-懶螞蟻 LAZY ANT」。「懶螞蟻」源自於日本,其意旨善於觀察、長遠規劃的人,本次以「觀察」為主題,藉由設計傳達如何成為洞察思考、善於觀察的人,對於種種事物皆能任運自然、運籌帷幄、辨別目標、指揮前進,成為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的螞蟻-誰說我們懶,我們只是觀察的更多! 「交哺行為」— 永遠永遠,把最好的留給你! 「雞生蛋生雞」以變幻無窮的存錢筒為樂趣,投下硬幣,成為父母教育孩子建立金錢觀的小幫手;「我的南波汪」以期刊方式闡述孩子衝動飼養寵物所衍生之問題,藉此使社會大眾知悉飼主責任;「小手保衛隊」以肥皂貼紙為創意,教育孩子生活週遭充斥病菌,好習慣從小養成。 「利他行為」— 在哪裡?真相,到底在哪裡? 「紋聲計劃」以紋身、傷痕為意象,傾聽背後故事,幫助憂鬱症患者趕走憂鬱;「那個年代」以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創作以夢境為概念之系列專輯,使美夢中的你我,聽見噩夢纏繞的聲音;「紙巢計劃」以紙張結構設計,翻轉街友露宿街頭之刻板印象,帶動社會正向改變。 「聚落行為」— 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一甘藏」將糖蔥包裝結合光柵動畫,打開包裝,即了解製作過程,讓糖蔥華麗上場;「Eh!我跟你講蛤」將馬來西亞華裔特殊腔調及用語,以趣味方式呈現給臺灣人,拉近彼此距離;「食歲知味」將時間代入味覺,撕下日曆,象徵今天已成過去,將張張日曆保存,連結祖孫情感。 「警戒行為」— 看見,但你看得還不夠清楚! 「入境漁間」以視覺設計導入食魚教育,使社會大眾了解海洋文化,讓我們從吃拯救海洋;「蟲蟲為飢」食蟲營養價值高且能救地球,將昆蟲及蛋白粉融入料理,翻轉社會大眾刻板印象;「罐養」以罐頭隱喻各類品種動物商品化,喚醒社會大眾寵物不是商品,以認養代替購買,珍愛生命。 「氣嗅行為」— 別人跟隨潮流,我創造潮流! 「巡履」不因時代變遷衝擊傳統文化,以草鞋設計使社會大眾了解八家將文化及神人間的珍貴情誼;「憶鄉時氛」將記憶中的家鄉味,裝進異鄉空間,營造家鄉感官視覺,一解思鄉苦後,繼續大步前行;「呼虎堂」以傳統文化方式讓觀能失調症患者獲得身心療癒,喚起社會大眾的反思。 青年設計師們透過設計傳達「獨特」的創意思維,並以趣味的方式展現不同角度的創意,當您親身蒞臨會場,將受到充滿創意、活力青年設計師的感染。該系將於12月24日(二)上午十點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大家來到雲科大一起體驗新時代設計師的視覺饗宴。 ▲ 109級識別形象系統-懶螞蟻 ▲ 一甘藏作品展示 ▲ 入境漁間作品展示 ▲ 參展學生講述創作理念 ▲ 與會貴賓及師生大合照
2019
/
12
/
25
雲林山社大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
雲科大承辦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於108年12月22日在斗六市縣立雲林國中活動中心,舉辦「108年度第二學期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與會貴賓有副縣長謝淑亞、縣府教育處長邱孝文及社會教育科科長李諺亮、斗六市長林聖爵、縣議員賴淑娞、縣議員蘇于珊秘書張書德、雲林縣書法學會榮譽理事長阮威旭、縣政顧問藍文信、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主任(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兼設創中心主任)及山線社區大學教師及工作團隊。以「雲那邊團圓.山這邊共學」為活動主題,適逢「冬至」時節,而社區大學師生們、彼此就像家人一般共同歡慶冬至團圓,並透過期末成果展分享本學期的學期能量,展現學習成果,大秀才藝、舞技與愛心,讓社區民眾體驗社大師生展現精彩的學習魅力。 本次的活動,由「溪洲社區舞韻班」師生帶來熱情洋溢、魅力四射的舞蹈表演拉開序幕;緊接著是由廖美蕙老師領導的陶笛及烏克麗麗成果表演,另有古箏、太極拳養生氣功、二胡、社交休閒舞、佛朗明哥舞蹈入門、運動舞蹈初級班等班級,帶來一系列活潑、精采的演出;以動態的表演展現出快樂學習的喜悅,並以「鼠鼠愛SHOW」的概念,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在靜態藝文區,有瀟灑揮毫的阮威旭師生書法、水墨、粉彩、新課程 – 速寫、染布、紙雕等班級;在「巧手揚藝」工藝學習區,有春仔花、手工皂、輕黏土、錦之坊拼布教室 – 李昭錦師生作品、烙畫等班級,展現精美的工藝學習成果;現場的手作場域中,特別規劃了最受市民喜愛的創意生活木工藝、基礎木作設計、綠園道工作坊、居家水電班、電腦班、米食與文化等班級,帶來互動體驗的手作學習機會,尤其是葉麗雲老師美食班師生為了響應冬至日的節慶,特別運用在地食材製作「鼠鼠平安(薯薯)串丸子麻薯」並進行義賣,現場義賣費用將悉數捐給關懷青少年的NPO社團,將社教學習的善念發揚與發酵。 在成果展當天即開始受理109-1學期新課程報名,凡於成果展當日報名上課之學員,即享有免報名費及學員證製作費之優惠,而報名109-1學期課程前50名將有機會抽紅包,抽完為止,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報名方式請洽雲科大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校本部: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6050、6051 電子信箱:ylcles@gmail.com 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網站 Facebook粉絲專頁: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
2019
/
12
/
24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