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台日國際交流 當古謠遇到民謠 鏈結國際永續發展
雲科大於110年8月12日下午籌辦日本與台灣的交流活動,為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古川町歌謠,與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古謠的國際交流,活動係透過台日古歌謠交流之分享,了解日本飛驒市古川町在面臨人口少化、高齡化問題的狀況下,社區居民為了能將古歌謠繼續傳唱下去,成立「古川町歌謠保存會」,定期聚集練習以傳承古川町的歌謠。這是源自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而自主形成社區內組織,達到傳統技藝的傳承,也是社區營造當中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之一。 在日本飛騨市政府課長三井大輔先生開場致詞下,並由日本古川町帶來7首古川町知名的歌謠,其中最特別的為飛驒地方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所謂“喜慶”的起源,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是在190年前開始傳唱《若松樣》,此首歌謠是吉慶祈福時吟唱,故心情會變得開朗,現場氣氛也高漲起來。 台灣部分則由來吉部落分享,來吉部落位於阿里山鄉,也因為傳統文化包含語言、古謠等漸漸消逝,而讓鄒族人激起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創新,而成立「塔山之歌–來吉鄒族古謠傳唱隊」,由鄭信義老師帶領大家團聚練唱,致力於更多鄒族青年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創新,以及到訪國際上進行宣傳和表演。 傳統古謠交流從凋零到蒐集整理、中文意涵、文化詮釋和版本差異等過程中,將古謠今唱並透過團隊學習和對外交流,思考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創新即興的歌曲之意義性! 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力、人才培育,思考讓「山村」以傳統音樂文化振興活絡的重要課題,讓我們看見最真實的在地服飾,因疫情仍以線上進行視訊,然而參與者也期望日後前往日本欣賞具意涵的歌謠。此次透過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的籌辦音樂交流活動,以及口譯的黃淑芬老師協助之下,也開啟與台灣山村的另一個友好區域鏈結,並也希望來吉部落古謠透過交流而有機會學習日本重視傳統文化,讓鄒族古謠成為國家指定無形文化財,更要將古謠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的繁榮與發展,推動社會永續向前。
2021
/
08
/
12
臺日國際交流 鏈結資源 實踐在地USR精神
8月5日雲科大啟動線上交流,透過台日交流之分享,了解日本及台灣在USR(USR,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課程推動上,如何與在地連結及共同解決社區問題。 此次特別邀請千葉大學鈴木雅之 副教授、田島翔太 助理教授參與本次交流座談,分享千葉大學社區創新辦公室(OCI, Community Innovation Office)的整體推動方式,及新創公司Miraino Lab的運作分享。Miraino Lab合資企業是與當地社區合作,透過大學規劃和實踐該地區的未來形態、共同振興地方為目標,並讓學生參與解決當地社區所面臨的問題。借由解決信任,才能發揮大學USR的精神。 為了能更深入地方設計,透過在地資源的鏈結,實踐在地精神,本次交流座談邀請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社區發展協會林啓顯 理事長、雲林縣樟湖國民中小學陳清圳 校長,分享藍染工藝之推動及在地國中小與社區的學習與活動舉辦;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 教授、周玟慧 主任重視USR的核心價值,藉由課程設計鏈結大學與在地合作互動,思考讓農村振興活絡的重要課題;以及《地方設計》作者蔡奕屏 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逐步口譯,透過台日交流進一步了解台灣與日本於大學與地方共創的發展。
2021
/
08
/
05
視傳系師生放眼國際 榮獲4項國際競賽大獎 實踐永續創新精神
雲科大視傳系師生一舉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巴黎設計大獎(DNA Paris Design Awards)、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等多項國際大獎,本校全體師生共享榮耀。以上顯示出,雲科大在維護森林之永續利用、創新教育之人才培育與促進國際夥伴關係的永續發展上,持續精進與深化,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得獎作品:蓪藏集 ◎ 得獎學生:黃羿樺、鄭翊襄、林偉聞 ◎ 指導老師:趙飛帆、曹 融、林加雯、施文禮老師 🏆 榮獲獎項 1. Red Dot Award:Design Concept 2021-傳達設計-Winner 2. DNA Paris Design Awards 2021-平面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Winner 3. DNA Paris Design Awards 2021-平面設計類關鍵藝術-Winner 4. 2021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最佳城市文化獎 🎨創作理念: 「承載一代人的光輝記憶,傳遞蓪草紙工藝的價值」蓪草紙工藝在臺灣已300年的歷史,在清朝、日治及民國期間都有不同階段的產業發展,蓪草紙和其製作過程是重要的文化工藝,但近年來卻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將蓪草工藝文化與郵票結合,重新定位「蓪草紙郵票不只是個工具,亦是一個傳承的藝術品。」 以此推廣蓪草工藝的發展,讓民衆能夠認識蓪草紙以及其歷史文化,本著實踐關懷地球的精神使蓪草紙再次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2021
/
08
/
04
本土疫情衝擊 雲科大積極舉辦國際工作坊 實踐全球夥伴關係之永續教育精神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執行教育部-科技大學推動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試辦計畫,聚焦智慧機器人專業技術領域,於108年開始與國際學校進行合作。本校在國際疫情持續延燒及本土疫情進入社區感染的雙重衝擊下,延續去年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線上互動的交流模式,今年更擴大邀請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共同參與,於6月28日至7月2日,三校共同舉辦健康與福祉問題導向學習國際工作坊。 此次活動雲科大甄選15名優秀學生、大阪工業大學10名學生及沙巴大學10位同學共同參與。由大阪工業大學機器人與設計學院大須賀教授、脇田教授、小林教授、益岡教授及井上教授,沙巴大學MKW Ibrahim博士及雲科大周玟慧教授、何前程助理教授共同授課,並結合校內8個PBL中心及2個實驗室共同指導。在三校師長的引導下,與會學生激盪出許多設計構想與創意思維,並透過學理講授與實務討論強化實作技能與問題解決能力。透過同儕學習集思廣益,激發創意巧思並強化實作能力外,雙方也透過遠端視訊了解異國三校的文化差異,以及健康與福祉相關領域的研究現況與未來趨勢。 為促進工作坊聚焦計畫主軸,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於開幕式介紹本校及計畫特色。日馬台三國學生以專業知能融合多元思維呈現跨領域學習成效,科技設備的便捷性與效益性亦昇華線上交流的形式,讓學習與討論的過程完全突破時空限制。而三校教授合力進行的跨國教學,突破語言、文化與國情的藩籬,亦深化三國學生既有的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雲科大更派出9位計畫培育的優秀人才擔任助教,透過實作經驗的延續與傳承,讓工作坊的成果在議題發想上更顯務實與創新。 為期一週的線上國際工作坊在活絡豐碩的成果發表會中圓滿落幕,達成學術交流與課程共學之具體目標,成果包括利用VR環境搭配控制反饋實現大型機械的遠距實驗、解決垃圾污染的智慧垃圾桶、能提升學習成效與互動的線上課程系統、結合社交、學習及遊戲的應用程式,以及輔助長者行走的智能裝置。日馬台三校師生在此次交流中不僅拓展國際視野,也突破疫情下的困難與限制,在線上完成實境學習賦予的任務,成功延續並擴展創新的交流模式。 ▲ 雲科大黃世輝教授於開幕式介紹本校與計畫特色 ▲ 三方教師透過網路視訊進行國際工作坊之授課 ▲ 線上國際工作坊閉幕式大合照
2021
/
07
/
08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 雲科大勇奪六項2020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為最大贏家 除了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USR),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中榮獲6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6大永續大獎包含: ★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 ★ 永續報告獎-金獎 ★ 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 ★ 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 雲科大積極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來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永續發展問題,展現USR影響力。 🌄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展現推動環境永續成效 此外,在「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再次挺進世界百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8強。在多項國際評比肯定都獲得佳績的認可下,印證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在創新教學等面向也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面向,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轉發自遠見雜誌
2021
/
06
/
30
雲科大 智慧教育入圍2021 THE 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智慧教育: YunTech入學輔導機制」入圍「年度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其中入圍的學校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蘇州大學等七校。雲科大在推動教學創新上兼顧教學品質,近年更獲教育部遴選為發展深化數位學習計畫學校,導入人工智慧與教育科技,建構完善智慧校園。 少子女化、新生學習起始點差異化是大學教育所面臨的挑戰,雲科大經由建構「智慧教育環境」,打造智慧化的入學輔導機制,落實精準學習輔導(智慧同儕陪伴)。雲科大透過發展智慧教育校園,應用教育大數據建立學習預警模型,並以數位學習為工具,推出新生均優質化課程,成功達成休退學率下降之目標。 雲科大運用學習分析,分析學生學習軌跡,開發智慧教育學習預警機器人、學習儀表板進行精準輔導,以提升學習成效。經調查109年參加課程的學生(有效問卷數1,345人),87.7%認為幫助很大,並同意「精準輔導」是未來的趨勢。 雲科大除了發展智慧教育外,更因應未來資訊人才的大量需求,整合校內「產學能量」與「研究動能」培育產、官、學、研界所需之人工智慧人才,具體的行動方案是創建人工智慧學院,不但揉合「PBL智慧研究中心」之產業化、智慧化,更透過「未來科技研究中心」國際優越學術研究學者與玉山學者群強化人工智慧學院之國際化與學術化的研究動能。雲科大擔負科技大學務實致用典範的角色,積極擴大台灣高等技職教育在全球的影響力,成為「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世界級科技大學。 ▲ 雲林科技大學入圍照片
2021
/
06
/
23
雲科大與企業攜手轉型新世代 產學合作再創新格局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各產業均積極尋求邁入數位化創新的解方,雲科大在企業引頸期盼下,於4月23日由產學處舉辦一場產業論壇,主題為「數位轉型-讓雲科大告訴你非知不可的轉型密技」,透過雲端創新服務,將大數據轉化為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資源,協助企業踏上數位轉型的正確方向。 此次論壇分為四個單元,校內由工業管理系陳奕中助理教授的智慧決策研究中心團隊、資訊管理系許中川教授的巨量資料研究中心團隊、資訊工程系郭文中主任等三個專精於數位轉型的教授群進行產學合作經驗與研發成果分享,分別以「中小型企業在數位轉型中會遭遇到的困難」、「大數據分析的實務應用」、「數位轉型的資安考量」為題,從企業的角度,逐一破解大家對於數位轉型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迷思。為了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雲科大更首度與SYNERGIES美商訊能集思智能公司策略聯盟,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宗堯博士以「Enable Data to Speak Its Own Story」為題,介紹公司自行開發的JarviX系統,這是全世界首創之自然語言智慧企業決策平台,協助產業提升數據分析的品質與速度。如此的活動安排,兼顧企業數位轉型的起始實務端,到數據收集後的決策應用端,對企業幫助非常之大。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評比雲科大「產業收入(知識轉移)」的績效,在93個國家和地區約1500所大學中,排名全球世界大學第28名;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雲科大在「產業、創新和基礎建設」項目排名第79名,如此豐碩的成果,歸功於企業與學校研究團隊的攜手合作,雲科大會持續努力,讓產學合作成為雲科大的亮點。
2021
/
04
/
23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 雲科大深耕永續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雲科大亦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 此項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除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中榮獲六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具體獎項為: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永續報告獎-金獎、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此外,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雲科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八強。足見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亦在創新教學等面向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學校將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持續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2021
/
04
/
22
發揚永續觀念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1金2銀
「2021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110年3月10日至14日在日內瓦Palexpo舉辦,110年3月23日公佈成績,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榮獲1金2銀,參賽作品全數獲獎。金牌作品為「Silica/Nylon66/PMMA奈米纖維鋰電池隔離膜的製備與性質研究」,由化材系粘譽薰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林采璇、莊寶霖、張芷寧、廖浚菕、李晨愷)所研發。近年來電子電動產品蓬勃發展,其中最重要的無非是動力供給的鋰電池,且目前已然成為最廣泛使用的儲能系統,尤其電子手持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相機等無一沒有鋰電池的身影,全球市場超過百億美元,甚至未來將會持續增長,而本發明是用於鋰電池隔離膜之新型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Silica/Nylon 66/PMMA鋰電池隔離膜,開發出同時擁有靜電紡絲纖維優點並兼具高機械強度之新型鋰電池隔離膜,能有效提高鋰電池之安全性。 銀牌作品之一為「以4,4′-雙(咔唑-9-基)-2,2′-二甲基聯苯與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應用於長效轉換穩定性佳與高光學對比之智慧窗」,由化材系吳知易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郭仲文、劉冠宏、陳雯鈴、陳漢宇、李亦誠)所研發。由於人們對於地球暖化危機意識提高,綠色建築概念風靡全球,因此智慧窗的技術也引人注目。此發明之新型節能元件是採用通電的方式,讓元件內的材料產生氧化還原反應,利用其特性呈現不同顏色,來阻隔窗戶進光量,減少冷氣用電量以達到室內節能減碳目的。由得獎作品發現,雲科大師生力行永續觀念,具體實踐SDG13氣候行動,並顯現雲科大為一所能具體體現SDG4優質教育,且具有國際化視野、促進全球夥伴關係SDG17的學校。 另件銀牌作品為「醫療輔具之模組式內變速驅動機構」,由機械系吳益彰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郭子維、高思穎、李冠毅、黃聖翰)所研發,本發明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套用於一般輪椅上,輪椅不需修改或安裝其餘配件,並以搖桿方式進行驅動,可有效改善一般輪椅使用者常見的腕部慢性運動傷害,並具有四段變速功能,使用者可依不同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整體構造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安裝於一般手動輪椅的後輪軸孔中,提升泛用性。變速輪轂可單獨應用於電動輪椅上,使用者可依據地形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改善馬達的輸出效率,可有效提升馬達使用壽命以及電池續航力。
2021
/
03
/
25
雲科大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線上交流國際合作工作坊 鏈結國際夥伴關係
在國際疫情持續延燒的衝擊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2020年7月6日至7月10日,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透過線上交流模式共同舉辦健康與福祉問題導向學習國際工作坊。此次活動雲科大甄選10名優秀學生與大阪工業大學13名學生共同參與,由大阪工業大學機器人與設計學院大須賀院長、井上教授、小林教授及益岡教授,以及雲科大張慶龍教授、曾思瑜教授、蔡登傳教授、賴俊吉教授共同授課,並結合校內7個PBL中心共同指導(除前述教師外,另含黃世輝教授、薛雅馨教授、周玟慧教授、洪崇文教授、許中川教授、吳先晃教授、何前程教授、夏郭賢教授及李翊駿教授)。台日學生從互動型機器人、輔助裝置、穿戴式裝置及居家系統等不同主題,進行資料蒐集、設計思考、創意發想、簡報製作、分組討論以及設計實化。透過同儕學習與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激發創意巧思並強化實作能力。除了線上討論外,雙方也透過遠端視訊線上了解兩校福祉機器人相關實驗室,以及在健康與福祉相關領域的研究現況,並強化實作技能與問題解決能力。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藉由國際合作分享知識、專業、科技,促進有效的線上工作坊交流模式。 雲科大與大阪工業大學自進行國際合作以來,皆以實地互訪進行學術文化之交流,然而自新冠肺炎國際疫情爆發以來,各國邊境相繼關閉,但學生的學習卻不能因此停滯。雲科大在國境封鎖的困境中嘗試透過網路找到一條突破疫情防線的捷徑,除了引入日本教授在課程上進行跨國教學,並以同質於去年國際工作坊的規格與大阪工業大學持續共辦國際工作坊。雙方皆有多位教師與助教參與每一討論時段,協助引導同學們發想與聚焦。台日學生以多元思維拓展個人專業視角的跨領域學習成效之呈現,而科技設備的便捷性與效益性更在學習與討論的過程發揮到極致。 為期一週的線上國際工作坊在活絡豐碩的成果發表會中圓滿落幕,成果發表的產品設計聚焦於失智症照護,包括具交換日記功能的互動機器人、具自動剎車系統的自動助行器、兼具步態偵測與定位功能的鞋內追蹤器,以及能避免重複服藥的智慧藥盒,達台日學術交流與課程共學之具體目標。兩校師生在此次的交流中不僅拓展了國際視野,也在疫情下突破重重困難與限制,在線上完成實境學習賦予的任務,成功開啟創新的交流模式,使雙方在既有的合作基礎上,突破時空限制,透過網路打造一道便捷的合作任意門。 為成就務實致用典範科技大學之發展願景,雲科大致力於全球影響力的拓展,因此極為重視本次國際交流活動。蘇純繒副校長於閉幕時蒞臨視訊會場參與成果發表,並勉勵參與線上工作坊的台日師生,除了肯定大家在此次活動付出的努力,更期許大家在經過此次知識、文化與友誼的成功交流後,能維持溝通的熱度。期待疫情解封後,兩校能透過實地接觸進行更深度的國際合作,除深化彼此的交流與互動,更期許兩校在未來能在國際上共同呈現重要的人才培育與研發成果。 ▲ 線上工作坊閉幕式大合照 ▲ 雙方教師透過網路視訊進行國際工作坊之授課 ▲ 雲科大師生共同參與成果發表 ▲ 雙方教師線上共同參與並指導學生 ▲ 同學、助教與教師進行小組討論
2020
/
07
/
13
雲科大榮獲4件2020德國「iF 設計新秀獎」 落實SDGs永續精神
德國 iF Design Talent Award(設計新秀獎)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設計競賽,每年吸引超過60個國家的設計菁英一同參賽,今年雲科大拿下四件 iF 設計新秀獎,從全球近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為台灣及雲科大爭光,提升國際能見度,表現有目共睹。 本屆的 iF 設計新秀獎,首度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為競賽主題,以傳達 iF 賽事對於永續發展任務的重要性與崇高敬意;雲科大獲獎作品也從不同分項主題深入思考與探究,以設計手法展現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得獎作品分別為: 🎉 工業設計所黃信夫主任所指導黃聖元同學設計的作品「Friendly Door Handles」 🎉 視覺傳達設計系趙飛帆、曹融、林加雯、施文禮老師所指導劉溢豐、張智瑜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一甘藏」 🎉 創意生活設計系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陳憶綸、鄭羽彤、呂佳澄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黃國睿、盧泰源、陳佳彤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Easy Escape」 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強調,此次獲獎,有賴設計學院老師和學生共同投入,不僅肯定師生投入設計競賽領域的信心,同時也展現雲科大設計實力的最佳方法。 楊能舒校長也表示,雲科大設計學院是創意的啟發、設計的搖籃,傑出表現有目共睹,在各項國內外設計競賽當中獲獎無數,形成良性循環,展現雲科大設計學院豐沛的設計能量。 得獎作品說明如下: 工業設計系「Friendly Door Handles」 創作理念:視障者在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但現有空間無法有效告知視障者環境資訊,需要他人的協助。矽膠握把上設計可自行組合排列的點字功能,讓視障者在開門前得知房間資訊,矽膠具有彈性能適配各種造型握把,提供止滑功能。本設計能適用於各大場域,低成本且方便安裝即可營造友善無障礙空間。產品分為矽膠握把套及一組點字觸摸點,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將點字插入握把,排列出告知資訊。 視覺傳達設計系「一甘藏」 創作理念:日據時期,日本將臺灣甘蔗視為珍寶,全部運回日本。蔗農為了將糖留在臺灣,於是將蔗糖做成糖蔥,躲避日本人查收,這就是「一甘藏」命名由來。製作糖蔥之方式不僅是珍貴民俗技藝亦是精彩表演。將包裝與光柵結合,打開包裝的同時,就能看到糖蔥製作過程,讓包裝自己說故事。 創意生活設計系「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創作理念:塑膠盆栽移盆時不僅造成麻煩,移盆後的塑膠盆栽亦造成浪費。哞哞盆使用牛糞製成,盆栽即是植物養分來源,是一個能被分解的盆栽,並以牛乳頭的造型做為設計,象徵哞哞盆提供植物生長的空間及養分。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Easy Escape」 創作理念:災難發生時,高樓層的人們常常因為不熟悉緩降機的使用方式,而導致悲劇的發生。在此我們設計出一款快速簡單的逃生裝置 “Eazy Escape”,以直接、簡單的方式,開啟螺旋狀的逃生氣囊,利於人們爬下,解決緩降機一次只能一位使用者的限制,外型以螺旋為結構,造型簡潔,快速以及簡單能迅速安排人員疏散。
2020
/
05
/
13
「天下USR大學公民」評比出爐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2020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結果4月21日出爐,各組榜首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的台灣大學、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的陽明大學、私立一般大學的逢甲大學、公立技職的台灣科技大學、私立技職的朝陽科技大學。 此項調查與過往重視研究與學術聲望的傳統大學排名不同,是借鏡企業社會責任(CSR),兼顧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架構,從大學治理、社會參與、教學承諾、環境永續四大面向,全方位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評選出台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 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陽明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 私立一般大學組排名依序為逢甲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 公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 私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朝陽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雲科大榮獲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技職組第2名,除延續優良學風外,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將持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重要角色,在各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以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
2020
/
04
/
2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