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 雲科大勇奪六項2020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為最大贏家 除了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USR),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中榮獲6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6大永續大獎包含: ★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 ★ 永續報告獎-金獎 ★ 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 ★ 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 雲科大積極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來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永續發展問題,展現USR影響力。 🌄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展現推動環境永續成效 此外,在「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再次挺進世界百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8強。在多項國際評比肯定都獲得佳績的認可下,印證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在創新教學等面向也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面向,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轉發自遠見雜誌
2021
/
06
/
30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 雲科大深耕永續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雲科大亦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 此項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除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中榮獲六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具體獎項為: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永續報告獎-金獎、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此外,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雲科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八強。足見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亦在創新教學等面向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學校將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持續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2021
/
04
/
22
雲科大首創「雲端供應鏈溯源管理平台」 助茶廠走向GGAP國際認證
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於12月3日在雲科大產學研大樓,發表全臺第一家運用雲端系統通過GLOBALG.A.P.國際驗證茶廠之輔導成果記者會。 「全球良好農業規範」(簡稱GGAP)國際認證是歐盟所屬的追溯系統,可確保產銷供應鏈的鏈結完整性,讓通路商確認產品來源,全世界已有超過135國、21萬個驗證戶,產品銷往全球,也是台灣農產品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關卡。 雲科大工業工程系副教授袁明鑑、專案講師吳晉東著手開發「雲端供應鏈溯源管理平台」,整合多項驗證文件以數位化方式與GGAP國際認證接軌,位於南投的茶悅杉林茶廠,11月順利通過GGAP國際認證。 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嘉義大學園藝系、茶業改良場跨領域合作,培訓有農業基礎的學生熟悉GLOBALG.A.P.驗證程序,跨域使用雲端系統使管理農場營運,使驗證文件數位化有效率產生,並帶領學生以創新農業服務創業,在今年5月成立「樂穠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除茶葉驗證外,已輔導取得GLOBALG.A.P.驗證的農產品包括番石榴(芭樂)、紅龍果、鳳梨、鳳梨釋迦、香蕉、美生菜(結球萵苣)等,未來將持續擴大服務項目。 雲科大與供應商建立供應鏈管理運作制度,稽核及管理輔導相關作業確認永續作為施行效能,提升供應鏈永續合作。為響應綠色供應鏈,以雲端系統數位化提升驗證的效率,將優質的台灣農產品推廣至國際。
2020
/
12
/
04
日本創新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6金4銀
2020年第34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於台灣時間23日上午從日本東京傳回捷報,台灣代表團共獲得39金、25銀、3銅,總成績拿下世界第二。臺灣代表團團長、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理事長吳智堯表示,東京發明展歷史悠久,每年吸引來自全球眾多人才參加,今年邁入第34屆,雖受疫情影響,參賽國家較往年少,並改以線上拍攝影片方式參與,但仍有來自俄羅斯、泰國、印尼等10個國家參與,將近200件作品參賽。 雲科大計有10件作品參展,獲得6金4銀的佳績。6件金牌作品之一為「狹縫式針狀散熱鰭」,由機械系許立傑老師(研究團隊:梁哲瑋)研發,此技術乃改良原有的針狀散熱鰭片之針狀鰭狹縫,改變其尾流型態以增加單位面積的散熱率,可增益散熱率達10~15%,大幅度提升散熱能力並減少散熱風扇運轉時間。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改善能源效率。 第二件為「模組式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由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陳泓瑋、沈廷豫、高思穎)研發,傳統手推式輪椅會造成使用者手腕運動傷害,且只能以手掌摩擦輪圈達到剎車效果;因此設計出舊有輪椅裝上此模組設計,即能變身成具有推桿驅動之電動輔助輪椅,不但省力且保有原輪椅之收納功能,搭配碟煞在使用上更方便安全。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改善使用者方便性及安全需求。 ▲ 模組式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 第三件為「深度學習自動舉證交通違規車輛的系統與方法」,由電子系許明華老師(研究團隊:謝孟原、林均憲、潘哲維、王斯弘)研發,此作品是透過AI實現即時的行車安全警示與自動化的違規取締。能達到即時的警示作用,並可用在易發生違規的重點路段加強違規取締,提升民眾的用路安全。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以科技提升警示作用,改善道路安全。 ▲ 深度學習自動舉證交通違規車輛的系統與方法系統 第四件作品為「光源光紋辨識系統及其方法」,由電機系洪崇文老師(研究團隊:吳俊融)研發,本發明僅使用光電二極體與電阻即完成光紋現象取樣的前置線路,可實現室內定位的目標。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透過有效的能源科技,促進能源基礎建設。 ▲ 光源光紋辨識系統及其方法示意圖 第五件作品為「自適應老花眼鏡」,由電子系黃建盛老師(研究團隊:苗新鳳、劉謙、陳慶法)研發,本作品除可兼顧看遠、看近的三焦點老花眼鏡外,對於超過頭頂的臨時工作,譬如吊掛東西或換燈泡,甚至是開車時看向車內的導航螢幕,這種上方與顳側的視角則可利用獨特的中近區功能。若是結合不同的鍍膜製程,就可變成太陽鏡片、抗藍光鏡片、變色鏡片,還可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搭配適合的鏡框,成為時尚流行配件。對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輔助視力上不便及促進生活品質。 ▲ 自適應老花眼鏡 第六件作品為「使用雙(咔唑苯基)嘧啶和二溴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可撓曲式高光學對比智慧窗」,由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郭仲文、羅云暄、江佳恩、林俞萱、徐𥶙袀)研發,此電致變色材料可應用於智慧窗,利用此種技術於建築應用上,可阻擋輻射線的進入並讓適當波長的可見光通過做為照明之用,對於未來綠色環保的建築,將是一個節省能源的新興技術。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促進能源基礎建設及節能效益。 ▲ 使用雙(咔唑苯基)嘧啶和二溴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可撓曲式高光學對比智慧窗 4件銀牌作品之一為「防蒼蠅入侵裝置」,由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高宗彥)研發,此技術具有四大防蒼蠅侵入功能之裝置,在進入門口之周圍門框裝有不鏽鋼板加上LED燈之反射框板,形成光亮與黑暗之強烈對比,進入黑暗通道內裝有藍色微光之LED燈,可以引導到美食區之自動門口,當進入黑暗通道時即有由上端噴出來之清香檸檬霧水,以上有四大特點之裝置,可預防蒼蠅之入侵美食區。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透過技術提升有效的能源,促進現代及永續的能源服務。 第二件作品為「全溶液製備具選擇性色彩 Fabry-Perot 干涉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電子系陳錫釗老師(研究團隊:鄭雅駿、郭書瑋)研發,本作品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主體,結合了有機型 Fabry-Perot 電極結構,可依照消費者所喜愛顏色來作客製化處理,具有大面積、成本低、和可撓性等特色。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以科技取得自然能源的管道提升電池的效能。 第三件作品為「份量控制購物籃」,由創設系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駱詩晨、劉彥沛、蕭東泰、柯驊容、謝宜靜)研發,此作品是為精確採購食物而設計。根據三天內人體所需營養需求,設計1-2人、3-4 人兩種大小的購物袋。袋子可以直接放入冰箱儲存,可以引導消費者購買適量的食物,不會浪費糧食。對應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減少糧食過度浪費,促進永續管理。 第四件作品為「ICU」,由工管系陳奕中老師(研究團隊:吳懷真、林筱渝、陳沛瑜、吳佩珊、洪傳揚)研發,本產品可協助長期追蹤人們心理與情緒是否穩定,而即時發現潛在的憂鬱患者。心理醫生可以針對就診的病患進行居家追蹤,並且能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查看患者的心理狀態且給予回饋。對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透過預防與追蹤治療,促進心理健康。
2020
/
08
/
25
雲科大勇奪2020德國紅點設計7座大獎
雲林科技大學以關注身心障礙族行動便利為發想的創意作品,參加德國紅點設計大賽,在5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囊括7座設計大獎,贏得「Best of the Best」殊榮,展現雲科設計學院師生的設計能量,再度於國際競賽中獲得高度肯定。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模式及SDG14海洋生態。 紅點設計概念獎項: 🎉 由工設系蔡登傳老師指導潘妤亭、吳亞政同學的共同作品「TOGOther – 無障礙電動輔助載具」獲 Best of the Best 獎。 🎉 數媒系陳思聰、黃惠玲老師指導蔡宗穎、許藝臻、陳德蓉同學的共同作品「MidWay」獲紅點獎。 品牌與傳達設計獎項: 🎉 由視傳系林加雯、曹融、趙飛帆、施文禮老師指導林怡姍同學的作品「入境漁間 Enter the world of fish」。 🎉 郭世謀、胡文淵、邱顯源、蔣世寶老師指導林慧敏同學的作品「有絡 LOOFIBER」。 🎉 黃雅玲、林芳穗、林泰州、廖志忠老師指導廖欣怡、陳怡穎、鄧祖婷、陳子杰、林佳彣同學的作品「懶螞蟻 LAZY ANT」。 🎉 數媒系劉景程老師指導徐華璟、邱靖芬同學的動畫作品「Mine」。 🎉 創設系尤宏章老師指導李菲、趙天悅、張瀚丹同學的作品「相親角」,共獲5件紅點獎。 雲科大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表示,此次得獎作品豐富多元,橫跨平面、媒體動畫、產品設計、包裝、永續環境及社會關懷等設計領域,展現大學師生在實踐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的成果,用設計手法,融入生活,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得獎作品介紹: 一、作品「TOGOther – 無障礙電動輔助載具」 是一款設計能安裝在現有輪椅上的電動載具,便於拆卸的特性能自由在室內戶外間活動,並依照身障者身體功能所處的階段,來因應不同使用需求,提供自主行動、照護者共同使用及個人通勤代步,以現代感造型及多族群通用讓輔具去標籤化,摒除輔具是給弱勢族群使用的聯想。 二、作品「MidWay」 引述失去同伴的寄居蟹,將廢棄物作為擺脫空虛的寄託、失去翅膀的信天翁,在填飽肚子與填補心靈間掙扎、體型巨大的抹香鯨,成了下層生物追逐求生的場景。【故事中的掠食者;如信天翁或鯨魚替換成人類,這個故事會變得血淋淋】因為生態浩劫並非個案,有一天災難將從食物鏈下層往上蔓延,物種被消滅殆盡的時刻臨頭,將是人類的一大考驗。 三、作品「入境漁間 Enter the world of fish」 從消費者對於漁產的消費行為發想,期望改善無魚可吃的未來,扭轉現今海洋生態的失衡。將臺灣海鮮選擇指南與食魚教育結合,透過視覺圖文設計,重新建構消費者對於臺灣本地漁產認知,從「吃」的議題來拯救海洋。 四、作品「有絡 LOOFIBER」 以設計翻轉農產附屬品創造新的價值為出發點,與斗六市三光里合作,將該地盛產作物翠玉絲瓜衍生的絲瓜絡,透過設計提升其價值,開發出100%植物纖維具粗細雙面功能的廚房菜瓜布。 五、作品「懶螞蟻 LAZY ANT」 將日常所「觀察」到的問題,反映至各處角落。設計發想人們如同螞蟻群體中的「懶惰份子」,悠哉是旁觀者對我們的誤解,實際上我們只是稍緩腳步韜光養晦,企盼能夠帶著獨具一格的想法看清問題全貌,來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觀點。 六、動畫作品「Mine」 描寫恐怖情人對愛人的執著,講述一段被佔有慾侵蝕後變質的愛,女主角凱西在各個象徵身體部位的美景中插上旗子佔有領地,象徵佔領情人的全部身心。每一次的插旗代表一次吻痕,意味著凱西標註此地宣示主權,她愛人的朋友、親戚和工作都可能是「搶走」自己伴侶的威脅,會引起她過激的反應。最終,她的男朋友被女主角完全掌控。影片中以隱喻的手法,反映了現實社會精神分裂症病人被害、嫉妒、關係妄想和幻覺的精神症狀。 七、作品「相親角」 以近年中國獨特的文化象徵,透過幽默詼諧的卡片呈現,描繪時事的各種特殊角色。相親角是中國獨有的中產階級父母替子女相親的場所,他們看中對方的家世,工作,財產,長相,一個個複雜、豐富的個體,被異化為紙板上的收入數字,彙聚成了一個魔幻的中國社會的微型樣本和眾生相。
2020
/
08
/
07
雲科大榮獲4件2020德國「iF 設計新秀獎」 落實SDGs永續精神
德國 iF Design Talent Award(設計新秀獎)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設計競賽,每年吸引超過60個國家的設計菁英一同參賽,今年雲科大拿下四件 iF 設計新秀獎,從全球近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為台灣及雲科大爭光,提升國際能見度,表現有目共睹。 本屆的 iF 設計新秀獎,首度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為競賽主題,以傳達 iF 賽事對於永續發展任務的重要性與崇高敬意;雲科大獲獎作品也從不同分項主題深入思考與探究,以設計手法展現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得獎作品分別為: 🎉 工業設計所黃信夫主任所指導黃聖元同學設計的作品「Friendly Door Handles」 🎉 視覺傳達設計系趙飛帆、曹融、林加雯、施文禮老師所指導劉溢豐、張智瑜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一甘藏」 🎉 創意生活設計系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陳憶綸、鄭羽彤、呂佳澄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黃國睿、盧泰源、陳佳彤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Easy Escape」 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強調,此次獲獎,有賴設計學院老師和學生共同投入,不僅肯定師生投入設計競賽領域的信心,同時也展現雲科大設計實力的最佳方法。 楊能舒校長也表示,雲科大設計學院是創意的啟發、設計的搖籃,傑出表現有目共睹,在各項國內外設計競賽當中獲獎無數,形成良性循環,展現雲科大設計學院豐沛的設計能量。 得獎作品說明如下: 工業設計系「Friendly Door Handles」 創作理念:視障者在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但現有空間無法有效告知視障者環境資訊,需要他人的協助。矽膠握把上設計可自行組合排列的點字功能,讓視障者在開門前得知房間資訊,矽膠具有彈性能適配各種造型握把,提供止滑功能。本設計能適用於各大場域,低成本且方便安裝即可營造友善無障礙空間。產品分為矽膠握把套及一組點字觸摸點,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將點字插入握把,排列出告知資訊。 視覺傳達設計系「一甘藏」 創作理念:日據時期,日本將臺灣甘蔗視為珍寶,全部運回日本。蔗農為了將糖留在臺灣,於是將蔗糖做成糖蔥,躲避日本人查收,這就是「一甘藏」命名由來。製作糖蔥之方式不僅是珍貴民俗技藝亦是精彩表演。將包裝與光柵結合,打開包裝的同時,就能看到糖蔥製作過程,讓包裝自己說故事。 創意生活設計系「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創作理念:塑膠盆栽移盆時不僅造成麻煩,移盆後的塑膠盆栽亦造成浪費。哞哞盆使用牛糞製成,盆栽即是植物養分來源,是一個能被分解的盆栽,並以牛乳頭的造型做為設計,象徵哞哞盆提供植物生長的空間及養分。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Easy Escape」 創作理念:災難發生時,高樓層的人們常常因為不熟悉緩降機的使用方式,而導致悲劇的發生。在此我們設計出一款快速簡單的逃生裝置 “Eazy Escape”,以直接、簡單的方式,開啟螺旋狀的逃生氣囊,利於人們爬下,解決緩降機一次只能一位使用者的限制,外型以螺旋為結構,造型簡潔,快速以及簡單能迅速安排人員疏散。
2020
/
05
/
13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亮眼 雲科大獲得國際的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得肯定。此項排名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六大洲共89個國家766所大學進入總排名,台灣有24所學校上榜,有兩所進入全球前100名,雲科大在台灣科技大學排名第3。 雲科大在 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建設」、 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這兩項目中,躍上全球百大,分別為全球排名79名與80名;在 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三項目中,也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指標 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建設」,雲科大全球大學排名79。雲科大透過以互惠型產學教育合作,逐年產學能量提升。2018「師均產學」金額為全國大專校院第一。在產學共同人才培育方面,獲企業認可,二年企業投資在企業實習薪資與軟硬體教學設備捐贈,逾2億6,075萬;在培育學生以職能導向之實作能力、支持創新創業的前提下,協助師生實現創業夢想,輔導具創新技術的師生成立創業團隊,開辦校園新創公司。自98-107年更輔導團隊爭取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教育部創業服務計畫(U-start)等補助,共計35組團隊通過評選,共獲得1,850萬激勵獎助金。另有上市公司90K挖角YunTech校辦企業之學生。足見,雲科大在產業、創新與設備方面的卓越佳績。 指標 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雲科大全球大學排名80。鑑於地球資源有限及人類永續生存需求,並持「藍天綠地、青山淨水、生態保育、善用資源」之永續校園理想,雲科大設有一座污水處理場,為全臺第一所實施中水回收再利用之校園,日最大處理量約1,500噸,並以生物延長式曝氣法處理全校師生產生之生活污水,並規劃校園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統,供校園景觀、噴水池、消防、道路保溼、親水設施及澆灌花草樹木之用。妥善的水循環系統,獲得2019世界綠色大學評比,全球第70名,亞洲區第18名,國立科大第2。 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核心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社會、全球影響力,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深耕永續,回饋社會。在2019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中也榮獲三大獎項:企業永續綜合績效 TOP50、企業最佳單項績效-社會共融類、企業永續報告(最高榮譽白金獎)。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學校將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持續深耕在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19雲科大研發創新及產學成果卓越 ▲ 2019雲科大USR豐碩成果展合影
2020
/
04
/
24
第23屆俄羅斯阿基米德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2金2銀
2020年第23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3月26日至30日於俄羅斯聯邦工業產權局(FIPS),舉辦專家評審及國際評審會議,參賽國家共有台灣、俄羅斯、南非、瑞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克羅埃西亞、波蘭、捷克、印尼、馬來西亞等25個國家,共520件發明作品參賽。雲林科技大學參展4件作品中,分別獲獎2金2銀,榮耀國際。 雲科大研發長翁萬德表示,2面金牌作品之一為「抗壞血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由電子系周榮泉講座教授、賴志賢教授、郭柏佑助理教授、化材系粘譽薰教授,帶領團隊成員林思宏、賴子揚、蘇姿毓等人研發。該作品特點有陣列式感測電極(工作電極)、感測器微小化 (不須額外銀參考電極)、可撓式基板;特色有:成本低、感測性能優異(線性範圍廣、高感測度、抗干擾性佳、響應時間快)、可重複使用(適用溫度範圍廣、生命週期長)。 另件金牌作品為「醫療輔具之模組式內變速驅動機構」,由機械系吳益彰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郭子維、沈廷豫、高思穎等人研發。該作品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套用於一般輪椅上,輪椅不需修改或安裝其餘配件,並以搖桿方式進行驅動,可有效改善一般輪椅使用者常見的腕部慢性運動傷害,並具有4段變速功能,使用者可依不同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整體構造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安裝於一般手動輪椅的後輪軸孔中,提升泛用性。變速輪毂可單獨應用於電動輪椅上,使用者可依據地形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改善馬達的輸出效率,可有效提升馬達使用壽命以及電池續航力。 2面銀牌作品之一為「全光纖干涉儀於新拌混凝土氯離子濃度檢測」,由營建系王劍能教授、電子系賴志賢教授,帶領團隊成員潘偉政、陳語笙、林語晨、游劭華等人研發。該作品創新運用全光纖馬赫-詹德干涉儀系統執行新拌混凝土澄液之氯離子溶液濃度檢測,包含純水、新拌混凝土澄液、與新拌混凝土澄液添加9種氯離子溶液濃度(0.125—12.5 %(w/v)氯化鈉溶液)。由光纖感測之光譜訊號得知,於1536 nm波長間,新拌混凝土澄液隨著氯離子濃度添加濃度增加,對應波長有增加(飄移)的趨勢。約在1546 nm波長間,光功率隨新拌混凝土澄液氯離子濃添加度增加而遞減。本作品技術特點為使用光纖感測之光譜訊號辨識不同的氯離子濃度。若與「化學滴定氯離子檢測方式」比較,無需複雜化學實驗配置與程序;與「電化學氯離子檢測方式」比較,更具抗腐蝕姓、抗電磁干擾,且無須定期保養維護。又其成本低,約布拉格光纖光柵之 1/100 成本,具經濟價值。 另件銀牌作品為「北極熊錫冰塊」,由創設系鄭月秀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成員胡朝綱、陳禹方、邱盈綺等人研發。該作品的錫冰塊使用時不會具有金屬味,可讓飲品或料理更加美味、可抑制飲品或料理中的生菌數、可完全回收再利用、堅固耐用、降溫效果快、可重複使用,而且錫冰塊在製程上可減少大量能源消耗製作容易。 以上獎項對應SDG12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有效率的使用,透過預防、減量、回收與再使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以符合環保的方式妥善管理化學藥品與廢棄物,大幅減少它們釋放到空氣、水與土壤中,以減少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不利影響。鼓勵企業採取可永續發展的工商作法,朝向更能永續發展的耗用與生產模式。 ▲ 金牌作品 / 抗壞血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 金牌作品 / 醫療輔具之模組式內變速驅動機構 ▲ 銀牌作品 / 全光纖干涉儀於新拌混凝土氯離子濃度檢測 ▲ 銀牌作品 / 極熊錫冰塊
2020
/
04
/
07
2019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雲科大奪永續三大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首次角逐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就榮獲三大獎項:企業永續綜合績效TOP50、企業最佳單項績效-社會共融類、企業永續報告。其中永續報告更獲得白金獎,為大學、醫院、政府組織類組之最高榮譽。 今年「2019第十二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分別頒發四大獎項類別-「企業綜合績效」、「企業最佳單項績效」、「企業永續報告」及「企業永續傑出人物獎」。參獎企業橫跨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及大學、醫院等多元性質機構與業別,其中177家報名永續報告類、82家(含8家外商企業)報名綜合績效類,另單項績效類件數達285件,皆為歷屆之最。雲科大在眾多參賽機構中,擠進台灣TOP50企業永續獎;以2018年「淺山農村活力復甦與文化自信建立」計畫,榮獲「單項績效獎-社會共融獎」,也獲得企業永續報告類最高殊榮的白金獎。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在相關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積極追求地區與全球永續。更在2019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全球第101-200名,為全台第四、科大第一;在永續發展指標面向上,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更名列世界第44名、48名。此外,雲科大教師學術發表,在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面向上,SDG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SDG9、SDG12共三項指標超越全球平均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雲科大在此次比賽中獲得非營利組織及國營事業類組最佳單項績效獎-社會共融獎,是唯一獲獎之學校機構。雲科大長年深耕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更依社區需求進行「桂林十大建設」,以提振社區活力與在地文化自信,協助底蘊深厚的台灣農村,營造出品味、文化創意與自我品牌。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學校將持續投入教育與研發資源,並連結各利害關係人持續深耕學生培育、教師發展、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層面,塑造創新、多元、友善、永續之校園,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師生齊力促進社會共融,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19台灣企業永續獎-蘇嘉全院長頒發獎項予雲科大楊能舒校長 ▲ 校長獲頒台灣TCSA_TOP50企業永續獎合影
2019
/
11
/
2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