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加入「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提供國人專業知能與服務
  • SDG08
  • SDG11
雲科大加入「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提供國人專業知能與服務
雲林科技大學受邀參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8月31日所舉辦「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合作備忘錄(MOU)簽署暨「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啟動儀式,將持續與聯盟成員共同為臺灣工藝檢測修護工作貢獻心力! 方國定副校長表示,雲科大(YunTech)在教學創新、產學合作、學術研究、國際化、學生就業等面向表現優異,並善盡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獲得國內外多項榮耀與肯定。YunTech在202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全球大學排名中,列為台灣所有大學中的第8名。此次參與「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是實踐「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發展願景,並對接臺灣的經濟與社會需求,維護永續環境,並以專長貢獻地方。 文化資產維護系王瀞苡主任表示,雲科大文資系是國內第一且是唯一的文化資產綜合科系。系上有保存修護與科技、文化資源研究暨應用、建築襲產與聚落保存、文化行政與文化經營等四個研究與教學專業。文資系提供有紙質、木質、金屬、陶瓷、織品、彩繪等文物的修護訓練及檢測分析。此次是響應工藝中心的綠工藝、文保意識教育之理念,與聯盟成員共同推動強化檢測與修復知識和技術、修護人才專業養成,以及資源共構共享等之專業交流。 文資系曾永寬教授表示,文物需要在不損及文物真實性與美學價值下,進行科學檢測與安排適當的修護操作。文資系過去曾協助過國美館、國家檔案局之古物修復,以及鹿港金銀廳格扇修復工程、嘉義公園尿尿小童銅像修繕等工程,並有相關之師資與專業的分析技術及儀器設備,包括Innov-X手持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拉曼光譜儀、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X光影像儀及X光繞射儀,針對文物進行材質元素分析、鑑定文物樣品有機成分組成、透視文物結構及鑑定文物樣品材料結晶結構組成,能充分提供國人工藝檢測與修護之專業需求。 ▲  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簽約儀式合影 ▲  雲科大方國定副校長(右)與文資系王瀞苡主任(左)代表雲科大出席「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
2022/09/01
2022世界大學千大學術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在台排名第11
  • SDG03
  • SDG07
  • SDG08
  • SDG09
  • SDG11
  • SDG15
2022世界大學千大學術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在台排名第11
全球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之一「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於8月15日公布「2022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本年度全球參與排名的大學共計超過2,500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臺灣上榜的14所大學中,與中央大學、中興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同列第十一名,為科技大學第一。 雲科大甫於8月10日公告的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獲得6個獎項,是27個參與學校中得獎數最多的大學。共同為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而努力的大學,還包括獲得4個獎項如淡江,獲得3個獎項如成大,獲得2個獎項如陽明交大、清大,獲得1個獎項如台大、台北科大。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師生共同追求「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不論人才培育或產學研發都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近年來由於極端氣候愈趨嚴重,雲科大在多年前就開始積極投入永續行動,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201-300,亦為科技大學第一。楊校長期許未來幾年,雲科大能持續做到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以及與夥伴機構共同為台灣與全球的永續而努力。 資料來源:ARWU 2022網址 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s/arwu/2022 ▲  雲科大於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榮耀飄揚 ▲  2022雲科大碳中和宣示
2022/08/17
鹿港龍山寺古蹟彩繪修復 雲科大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更進一步
  • SDG11
鹿港龍山寺古蹟彩繪修復 雲科大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更進一步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終於發包了!多年來各方意見爭論不休的國定古蹟鹿港龍山寺彩繪修復,已由文化部文資局完成發包作業,由雲林科技大學得標,預計今年開工,將以保存郭新林藝師的彩繪作品為修復目標。 今年開工 保存郭新林作品為修復目標🖌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遷建現址,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多年來都被譽為「台灣藝術殿堂」,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殿堂屋宇、樑柱等多處毀損傾頹,先就木造結構進行修復,後續因各界對彩繪修復沒有共識,陸續再就單彩施作優先處理,二○一六年再進行五門門神的彩繪修復。 文化局表示,龍山寺剛完成的白灰壁修復工程,由文化局發包,總經費四百多萬元,採用傳統工法來養灰,也就是讓石灰發生化學反應,再抹在牆壁上,以達到堅固耐用的效果。 先施作五門與戲台 施工前開說明會🎤 文化局指出,中央核定給龍山寺二億元修復經費,作為修復結構、剪黏、彩繪之用,目前彩繪修復工程已完成發包,由雲科大團隊以五千六百萬元得標,彩繪修復預計分區施作,暫定先施作五門與戲台,後續再進行正殿與後殿。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長張祐創表示, 雲科大須擬定施工計畫書,再交由文資局確認審查,預計今年動工,修復以保存現有樣貌、也就是郭新林彩繪作品為原則,施工前會在地方舉辦說明會,說明彩繪修復的原則與走向,修復過程中也會同步進行教育互動與數位記錄。 出身鹿港、長期關心龍山寺修復作業的台南大學國文系教授林俊臣表示,龍山寺的彩繪作品非常精采,因為郭新林藝師精通詩、書、畫與彩繪,可說是不可多得的全方位藝師,兼具傳統技藝與文化美學,如何讓郭新林的作品透過修復手法,能夠更完整的被看到,這是各界都期待的。 林俊臣強調,地方長期對彩繪修復的疑慮來自於修復除了是「修舊如舊」外,如果原作已隨時光流逝完全褪去,屆時修復是採取舊的圖檔資料,還是重新繪製,這就需要嚴謹的審圖過程,才能讓新繪部分也能達到郭新林家族的水準與美學造詣之清新永續城市。 資料來源轉發: 自由時報
2022/05/17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 SDG06
  • SDG09
  • SDG11
  • SDG12
  • SDG16
  • SDG17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評比依據,公布「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在全台共45所入榜學校中雲科大排名第四,科技大學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於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4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此次總計有來自全球六大洲共106個國家1406所大學進入總排名,台灣今年破紀錄有4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35所大幅上升。其中有兩所進入全球前100名,雲科大整體成績為全球201-300名,在全台科技大學中排名第一,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SDG17「夥伴關係」等六項,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社會、全球影響力。 除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雲科大在2021 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1金2銀1銅-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另外,2022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名列全球第56名,顯示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亦在創新教學等面向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永續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學校將持續深耕教師發展、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YunTech名列科大第一 ▲  雲科大大學社會責任成果卓越(產科會蔡世豪先生攝)
2022/04/29
響應「健康老化、在地老化」,雲科大偕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及工研院 攜手推動雲林社區健康識能活動
  • SDG03
  • SDG11
響應「健康老化、在地老化」,雲科大偕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及工研院 攜手推動雲林社區健康識能活動
✨雲科大攜手國衛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工研院,推動健康識能🏃‍♂️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21年雲林縣為全國老化程度第四高的縣市,為了提供台灣高齡長輩更完善的照顧,雲科大攜手國衛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工研院,未來四年將帶著醫療專業人員與專業儀器走入偏鄉、走入社區,依據各地區長者的需求,規劃各種主題的健康講座,希望能推動雲林地區健康促進,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造福民眾健康。 📣雲林縣健康識能系列講座暨跨界合作記者會🎤 於4月13日在斗六市濟化宮辦理,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張傳育副執行長、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許根尉執行長等出席為活動揭開序幕。本次活動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葉忻瑜醫師主講「肌不可失」,搭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許瓊芬物理治療師帶領的樂齡肌力運動,與民眾分享如何強化肌肉、強化樂齡生活就要動!此外,工研院更規劃AI健康科技體驗,現場提供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AI數位眼底攝影機檢測服務,來評估社區參與者的身體肌肉健康及視網膜病變風險,民眾參與十分熱烈。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表示,國衛院被賦予高齡研究中心主責單位的重任,未來中心研究大樓也將興建在雲林,國衛院會全力以赴,擔起國家高齡智庫的角色,落實推廣高齡健康與福祉的理念。而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則承諾,未來將與雲科大合作安排一系列健康講座課程,由台大醫院老人醫學、復健醫學、家庭醫學、藥劑部、胃腸肝膽科、骨科及營養部等幾大科別醫師、藥劑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醫療團隊擔綱活動講師,一同協助將專業醫療資源導入社區,成為在地的健康推手、照顧縣民的健康,響應「在地老化、健康老化」。 📋雲科大將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為了提升雲林鄉親的健康識能,未來四年,每年會陸續在雲林各鄉鎮巡迴辦理,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將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粉絲專頁及發行季刊,除了報導分享雲林縣內推動狀況外,也為民眾建立一個隨時可以查詢學習的健康識能數位知識庫。工研院服科中心張傳育副執行長表示,會導入工研院最新的科技檢測設備,讓民眾體驗。歡迎雲林縣民一起共襄盛舉,一起活得健康、活出生命的品質。 ▲  校長致詞 ▲ 雲林縣健康識能系列講座暨跨界合作記者會啟動儀式合影 ▲  工研院服科中心陳建任副組長進行科技檢測介紹 ▲  AI數位眼底攝影機檢測
2022/04/13
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 雲科大榮獲產業共創楷模獎
  • SDG08
  • SDG11
  • SDG12
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 雲科大榮獲產業共創楷模獎
遠見雜誌日前公告第三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今年共有154件參賽方案,經歷兩階段書審、面試,雲科大突破重圍,首次在「產業共創組」獲得楷模獎的肯定,本校「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方案團隊,致力於以科技導入養雞供應鏈,讓雞隻的品質、安全與足跡透明,保障民眾吃得安全無虞,也在USR的推動下,培育出智慧農業人才,對於雲林養雞產業創新,功不可沒。《遠見》自2005年創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CSR),為最早推動的CSR評鑑調查,長久累積、具備公信力。三年前有感於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風潮,《遠見》CSR獎因此增設大學社會責任獎,希望更貼近台灣各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現況,透過報導與分享,搭建交流與共學平台。 本次獲獎方案「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也是本校第二期USR的計畫團隊,雲科大自2019起成立USR中心,將大學社會責任列入校務發展重點,積極進行多項校內推動措施,例如媒合與招募教師團隊、獎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提供團隊相關資源支持,在教學本業上,更開創多元的USR教學,包含教師在授課時導入場域學習、地方合作的概念,組織教師跨專業共授,以及獨創具備系統性的USR通識課程,培育大學生有實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的場域不僅於教室內,及早有接觸社會、與社會共創的機會。在全校USR團隊的努力之下,USR的行動逐漸開花結果,更實踐接軌永續發展重要之路。 本次得獎名單刊載於2022年4月號《遠見雜誌》,歡迎師生共同為本次得獎團隊喝采,並且持續關注本校的永續行動,成就共好的力量。 資料來源轉發:遠見雜誌 ▲  雲林張嘉濱示範牧場 ▲  牧場智慧感測 ▲  供應鏈產品足跡(FoodPrint) ▲  餐飲便當店  
2022/04/08
雲科大2022年社會實踐成果展-「采采芣苡」
  • SDG02
  • SDG03
  • SDG11
  • SDG12
雲科大2022年社會實踐成果展-「采采芣苡」
雲科大以地方農業 (Agriculture) 出發,連結環境 (Environment) 及高齡服務 (Aging services) 形塑三個核心主題,並以科技 (Technology) 做為智慧輔助,孕育 “AEAT” 出 USR 推動主軸,透過雲林地方學的多元樣貌,深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大學社會責任所蘊涵的精神,同時發揮大學與地方、產業、社會,並且擴及國際的全球影響力。 🎨展覽主題「采采芣苡」 取自 《詩經》 〈周南.芣苡〉 ,描述眾人相互招呼去採芣苡,大家一邊採集,一邊歌唱,充滿了喜悅與收穫之情。藉此呈現雲科大師生們踏入田野、走進地方參與社會實踐,推動世界永續目標的行動成果,即使過程挑戰困難但仍有許多喜樂與收穫在其中。今年的成果展總共有55個計劃團隊、涵蓋全校五個學院的74位老師與學生參與。展覽地點位於雲科大產學處雲展廳,展出時間至4月1日止。 🌱農業議題 雲林被譽為台灣糧倉,其農業產值位居全台之首。農業不僅關係到人們的生活與人文,同時也緊繫著自然生態及環境等面向,並牽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命脈。如農業自行車及無人植保機等應用,以及強調綠循環的生產模式與系統設計,透過科技及跨領域合作,能更有效率的促進農業發展,並達到地方產業永續性的發展目標,本次參與農業相關議題,共為10組跨領域教師團隊。 🌄環境議題 本次共有24組跨領域教師團隊參與環境相關議題的行動方案。除推動生態調查與環境教育的實務課程,更包含以循環經濟、產業升級及環境系統為命題的計畫內容。 👴高齡服務議題 雲科師生也針對人口老化議題做出了永續貢獻。透過智慧科技與大學專業,與相關醫療與照護機構合作,為高齡者創造更優質的在地服務與支持系統。本次有14組跨領域教師團隊參與。除了以大數據及數位科技導入高齡照護外,另外也有和醫療單位共同合作疾病監測與輔助設備等內容。 🏆獲獎榮耀 雲科大在近年的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議題上,以各種不同的專業技術,結合各類永續議題,產生出許多豐碩的成果,並且屢屢獲獎。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亞洲區第13名,國立科大第2名、多次獲得 TCSA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以及其它許許多多永續特色獎。 🤖數位與永續的結合-LINE BOT 雲仔 此次,雲科大更以數位科技形式展開對世界永續的關懷以及成果的分享, 另外開發 LINE 機器平台,推出第一個以永續發展為主題特色的 LINE 機器人 – 雲仔。藉由在 LINE 平台與雲仔互動,幫助使用者更加以有趣的互動方式瞭解什麼是 SDGs,主動推播校園的綠色能源發電以及提醒節電,關懷動物等永續個人具體行動。雲科大致力追求永續卓越的成果,在此次「采采芣苡」成果展得以拋磚引玉,讓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的目標提供一個各界標竿學習的好機會。 ▲  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合照 ▲  采采芣苡-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楊能舒校長致詞 ▲  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導覽 ▲  AEAT-社會實踐環景投影 ▲  YUNTECH_LINE_BOT_介紹影片  
2022/03/30
永續文創-斗六舊城區空間場域美學展
  • SDG11
永續文創-斗六舊城區空間場域美學展
111年3月9日起至3月17日止,由斗六市公所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共同辦理「趣斗六—斗六舊城區空間場域美學展」,於行啟記念館展出。本次展出係由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以下簡稱創設系)謝修璟、林沂品、林聞賢三位老師,帶領創設系大三學生,結合雲林縣斗六市舊城區域,進行空間場域及視覺品牌視覺系統設計。設計展出主題包括斗六圓環與鄰近街道、雲林溪掀蓋–雲林溪願景、行啟記念館之空間美學建構及三小棟之再運用、雲中街空間美學之建構、以及太平老街之空間美學等五大場域。思考在地歷史文化特色鏈結、在地產業加值、全齡通用設計、前瞻性及未來性、實踐永續生態結合的創新性。 斗六市觀光課柯皓元課長表示,當初申請這個展覽時,看到許多學生對於空間設計有許多創意的發想,我覺得這個展覽對於斗六市來說是非常好的創意,這樣的美好應該讓更多的斗六市民所看到,很高興學生與老師能藉由這樣的課程,給大家一個不錯的發揮空間,我們也會鼓勵民眾有機會在周末能夠來參觀,帶給大家更多嶄新的思想。 帶領這群學生的謝修璟老師表示,從課程中理解斗六市演變的歷史、文化、價值觀、食衣住行等,加上訪問街上店家與文史工作者,有許多美好存在於大街小巷裡,從中發現了一些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的設計只是一個解決之道,透過民眾的參與和回饋,相信我們的設計會做得很有生命力,要「立足臺灣、放眼國際」,好好保留臺灣珍貴的文化並加以應用,延伸成新的生命力。一個地方需要保留的,需要靠大家同心協力,付諸行動實踐永續。 本次展出成品包含空間場域模型建構及視覺品牌,空間場域部分有街道景觀規劃設計、建築立面改造、店面空間設計、街道舖面、空間藝術裝置、街道傢俱等依地點調整。視覺品牌部分則設計Logo、招牌、指標系統、導覽地圖、周邊商品等。 在設計展出前,設計研究團隊前往斗六舊城區做了多次踏查與訪問,並與在地居民及文史工作者交流,了解舊城區之痛點,進而提出解決之道,並發展出對該區之美學願景,想透過本次展覽與斗六朋友們交流討論!同時,透過課程設計以斗六舊城區的空間場域為設計基地,探索挖掘在地的特色元素,並針對該空間場域,提出公共空間(人行步道、指示系統)或建築立面、空間活化、周邊環境的設計規劃方案,並提出未來發展的願景,符合人文歷史特色的需求、永續經營為設計的目標,融入在地資源,重視社區生活品質,促進在地產業多元發展,且以營造創新、節能、低碳、人性化及全齡化的面向提出規劃設計方案。 ▲  開幕式學生進行導覽 ▲  行啟記念館入口          ▲  以斗六圓環作為設計基地的模型作品細節精細
2022/03/11
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跨域培養駕馭人文與科技永續未來人才
  • SDG11
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跨域培養駕馭人文與科技永續未來人才
AI時代來臨,現代工作型態樣貌迭代更新速度加劇,許多年輕人不禁想問,「我的所學真的足以符合未來所需嗎?」其實,在這股科技浪潮中,核心價值就在於「人文」。國內首創、獨特結合人文與科學兩大元素的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橫跨文化、語言、教育、科學、法律、理工與休閒等領域,院長李謁政指出,AI透過標準化與程序化帶來科技的便利性,文化與創意才能在科技研發中注入人性化的更高價值,未來能將這兩者結合的人才需求將越來越熱門。  文化資產維護系 培養無可取代的內容軟實力 伴隨人類發展不斷堆疊累積的文化涵養,成為機器人所無法取代的核心價值。雲科大有國內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以文化資產維護的綜合專業系所,透過文化資產的保存修護與科技、文化資源研究與應用、建築襲產與聚落保存、文化行政與文資經營四大面向來培養學生跨領域的學習訓練,進一步發展出多面向的團隊解決方案。 以當紅台劇《茶金》為例,從劇中的洋樓、老茶廠等建築,演員的服裝髮型,乃至於放在桌上的茶杯都經過歷史考據,再搭配上最新的攝影與動畫技術,還原建構出1950年代台灣民間風華,正是文化資產跨領域的多元應用成果。雲科大文資系主任王瀞苡說,學生在專業師資、外籍教師及業師的帶領下,透過歷史文本、文化走讀、手工藝實作及實地考據等學習,深化對這塊土地的文化素養,掌握數位時代「內容為王」的關鍵競爭力。以110學年度來說,文資系在產學研究計畫金額高達4500萬元,可見研究與產業實務應用結合的能量深獲業界肯定。 ▲  雲科大文資系帶領學生至藝閣工廠進行移地教學,了解宗教民俗產業實務。 應用外語系多元創意教學 打磨出外語實戰力 以語言整合文創、跨域科技、商務為主雲科大應用外語系,課程多元掌握時代脈動,是台灣第一個成立的應用外語學系,系主任陳淑珠指出,系上一大特色是師生多元創作,產出獲獎紀錄片及繪本文案,並結合科技,用VR行銷在地文化拓展數位媒體學習能力︒此外透過參賽,打磨出學生外語實戰力!舉辦多元豐富活動,如機器人英語教學、會展行銷、模擬聯合國、與年度壓軸英語戲劇公演,擴大語言應用場景,深化學生跨域學習。 ▲  人文與科學學院的應用外語系,以語言整合文創、跨域科技、商務為主(圖為語言學習機器人成果發表展)。 因重視外語商務及鼓勵跨域學習,學生出路廣泛,除教育外,舉凡電商貿易、到行銷及科技業,皆可見系友發光發熱。傑出系友戴毓珊勇闖半導體龍頭台積電擔任工程師;劉家樵經理在擔任正新輪胎經理,拓展印度內需市場,成功搶攻前五大車廠訂單;智選科技公司創辦人李恆為 AAMA 台北搖籃計劃第十期創業家,創營業額2.5 億;郭乃禎教授獲聘為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助理教授,並榮獲大學最高榮譽研究獎,系友跨域挑戰傑出表現廣為學業界讚許。 ▲  雲科大應外系舉辦多元豐富活動,擴大語言應用場景,深化學生跨域學習(圖為第21屆戲劇公演)。 李謁政強調,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宛如一個迷你型的綜合大學,透過跨領域與實務操作,導入最新科技,培養學生利用數位工具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院內的十二個研究中心,與產業緊密連結,透過研究中心的永續研發能量,更能提升學生實務能力並打開學習視野,對產業未來需求預作準備。 資料來源轉發: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02/24
2021雲科大通識教育課程為環境與教育永續發展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SDG04
  • SDG08
  • SDG11
  • SDG12
2021雲科大通識教育課程為環境與教育永續發展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建於1989年,迄今已31歲,是一所年輕且富有活力與創新的典範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提倡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願景於以教學創新與產業連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論述萬有引力運作模型,統整雲科大通識教育價值、雲科大價值、台灣價值以及聯合國的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普世價值。 本次展出25門課程皆工精料細,蘊廣大精微與高明中庸,舉其要義含學院太極,學院太極是臺灣師範大學與北京大學共同研發課程,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漢學所師生參與教學創新,異地跨域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太極拳為主題,融入太極學理探討,並創新應用於太極美學與文化創新,且推廣致用於社會實踐,雲科大通識教育課程師生團隊攜手社區學童,增進社區永續發展,達到世代傳承,強身健體並厚植文化底蘊。劉雯瑜老師與學生協力共創淺山農村永續發展能力,「台灣茶的美學與文化」課程擬結合社會實踐,帶領學生體驗台灣茶之美,並運用台灣茶來激發學生創意,創作社區文創商品。此外亦於課程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實踐研究,結合大學社會責任把桂林的竹筍、茶葉運用創意的手法重新包裝推廣;翁註重、洪崇文、葉祍榤、何里仁、高博敏、劉雯瑜、蘇秀婷、潘得龍、李翊駿、吳晉東十師聯合的USR社會造夢者,師生在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茶竹源鄉小鎮與社會共融及古坑桂林協力SDGs的推手;王萱鍢老師的Python物聯網實作。丁國正老師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運用,將商場倉儲管理得有條不紊;王斯弘老師的物聯網IoT與網路爬蟲,分析產業流量結合新產品開發;李弘偉老師的創意生活篆刻設計與竹纖維藝術巡禮;張瓊月老師的物聯網基礎應用製作隨著環境而改變顏色的桌燈;陳靜茹老師的無人飛機師生凌空俯視飛出一片天;潘志龍老師的用藥常識還能以桌遊教導善用藥品素養;陳世昌老師的故事企劃與分鏡設計發揮2D動漫的想象力世界;許揚寧老師的混音工程教學生創作個性化電子音樂,李佳蓉老師的資訊視覺化之簡報傳達與設計教導用PPT製作山水畫,文學與創新課程學生手繪漫畫,甚至還有魏明敏老師的食在安全課,倡導民以食為天的健康基礎;黃鴻文老師的古琴文化演示太古遺音和君子修身雅樂致中和。 ▲  太極文化的社會實踐課程展演(雲科大師生與桶頭國小學生共同實作) ▲  古琴美學與文化課程–黃鴻文老師彈奏流水曲目 ▲  成音工程課程製作成果 ▲  桶頭國小學生體驗VR
2022/01/05
雲科大TRUST養雞溯源永續發展供應鏈 – 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
  • SDG09
  • SDG11
  • SDG12
雲科大TRUST養雞溯源永續發展供應鏈 – 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在110年12月7日假雲科大產學研大樓,發表TRUST養雞溯源供鏈成果展。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今年榮獲經濟部第七屆國家產業創新獎與TSAA台灣永續行動金牌獎兩項國家級獎項的肯定。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從雲林縣地方產業出發,成立養雞供應鏈溯源管理聯盟團隊,鏈結雲林在地養雞產業,致力研發「雲端農場管理系統」,建置供應鏈溯源管理平台,串接上中下游廠商的資訊與溯源,在雲端平台下,提供農產品供應鏈簡易的管理系統;建立符合TGAP 的管理制度。各方業者執行管理作業後,由系統自動上網發佈各項足跡,不需業者自行紀錄繕打,即可提供消費者可靠的品質與安全資訊。 雲林縣養雞產業之年總飼養數為全台之冠,已成為雲林重要產業之一。養雞產業由上中下游多種異質性廠商所組成:包括飼料、疫苗、雛禽孵育、飼養、電宰、加工與物流商。為了食品安全,產品履歷是各廠商管理重點,然而各廠商資訊化程度不一,造成產銷履歷在串接時有相當難度。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今與立瑞畜產、十一雞及環球科大進行產學合作,研發並導入單一雲端平台給供應鏈各廠商工業級的數位管理工具,並溯源串接各廠商的資訊,對消費者提供完整的產品足跡,對主管單位提供溯源機制,有效管理整個供應鏈的食安、疫情防治與產銷秩序,並藉此為供應鏈成員的產品建立溯源品牌,為產品創價。同時,跳脫供應鏈傳統評估績效的指標,而是與聯合國永續發展十七項目標建立連結,落實為養雞供應鏈對環境做出永續發展。 其中「十一雞」便當店為供應鏈的下游廠商,十一為土的另類寫法,十一雞便當是近年在台北與新北展店的連鎖店,目前已有四家分店及快取餐車,該店所用的正是溯源供應鏈所生產的土雞,為讓消費者瞭解溯源供應鏈的內容,在發表會現場,特別展示雲科大所開發的互動式數位櫥窗,以立體投影的方式向消費者展示溯源秀。 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以「Traceability 溯源、Responsibility 責任、University 大學、Sustainability 永續、Training 教育」TRUST五大核心目標,展現大學與產業界合作的決心,將供應鏈溯源應用於養雞供應鏈,期望帶動產業朝數位化轉型永續發展。 ▲  團隊大合照 ▲  楊能舒校長頒發永續獎 ▲  雲林縣政府代表致詞  
2021/12/07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 SDG01
  • SDG02
  • SDG03
  • SDG04
  • SDG05
  • SDG06
  • SDG07
  • SDG08
  • SDG09
  • SDG10
  • SDG11
  • SDG12
  • SDG13
  • SDG14
  • SDG15
  • SDG16
  • SDG17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相較去年,成績更加亮眼。雲科大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綜合表現,彰顯學校在治理、社會、環境及夥伴關係等綜合性貢獻。因整體永續成效卓著獲評審團肯定,榮獲「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殊榮,也是四所獲選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中唯一一所科技大學。 今年度,雲科大在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 今年「第14屆TCSA台灣永續獎」參與家數達329家,較去年成長31%,創歷年新高;今年更有29所大學、14所醫院及14個政府機關參與,歷屆累計家數達436家。本年度評審團更高達802人共同参與評選,評審過程客觀、公平、公正、透明。在這國內極具影響力並廣受各界肯定的指標性獎項中,在「永續報告獎」中,雲科大表現突出,除了以「中文報告書獎」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殊榮外,更以「英文報告書」參與全球GCSA英文報告獎評選,獲得國際性之「銅牌獎」,也是本獎項中唯一獲獎的學校組織,足見雲科大除深耕在地永續外,亦跨向國際化、全球夥伴關係邁進。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貢獻地區與全球永續。負責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與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獎項之雲科大校務發展中心指出,雲科大除前述佳績外,也在今年四月公布的「2021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評比中,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其中在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成績表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 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顯示出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與社會責任與具有國際前瞻視野的學校。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代表學校受頒永續典範大學獎 ▲  頒發雲科大永續典範大學獎 ▲  雲科大推動永續校園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