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吳晉東博士分享無人載具(UAV)於智慧農業之應用
  • SDG01
雲科大吳晉東博士分享無人載具(UAV)於智慧農業之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依靠勞力與機械力的農業也漸轉型為自動化、無人化的智慧農場,本校因位於臺灣大農業縣雲林縣,為使同學對智慧農業的發展趨勢有更多的了解進而產生興趣投入此產業,特聘請雲科大未來學院吳晉東助理教授,於4月10日(星期三)全校三年級學生週會,以《無人載具UAV於農業之應用》為題進行分享演說,讓大三同學重新認識科技農業展望。 該校蔡佐良學務長親自到場主持,該場演講吸引了雲科大師生近1,100人到場聆聽。 吳晉東老師指出近幾年來,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世界各國科技發展重點領域之一,各先進國家皆大量投入研發資源開發相關技術。 UAV可取代人力執行長時間、高污染及高危險的監測與監視工作,在民間及軍事用途上,凡是單調(dull)、骯髒(dirty)及危險(dangerous)之作業,目前皆已可看到UAV應用之案例。 目前臺灣水稻栽培面積大約27萬公頃(2017年農業統計資料),稻米也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且水稻栽培面積集中,並且大多於平原之地種植,產業機械化程度高,植株結構單純,適合發展UAV技術協助解決產業之問題。 目前UAV於水稻產業開發應用,主要針對水稻營養診斷、病蟲害診斷辨識、預警與防治、天然災害勘查及藥劑噴灑等。 無人植保機在執行任務時,必須兼顧操作人員、植保機、作物及環境等幾個安全條件,因此執勤前人員必須接受專業之訓練,以水稻為例,人員在操作植保機前要受飛行操作、保養及簡易維修之訓練;對於水稻推薦用藥亦需有所暸解,避免使用到非推薦用藥,造成食安問題;此外對於飛行場域及飛行路徑亦須經過安全規劃,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本演講除與同學分享目前台灣法規,對於無人機之飛行規範及無人機於農業之應用,更帶來練習用電動無人機實地操作示範,並開放到場的同學操作體驗,使同學了解此產業之未來發展趨勢,啟發跨領域人才之興趣。
2019/04/10
2018國立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成果展
  • SDG01
2018國立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成果展
107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雲科大共有二案在不同場域實踐,分別在「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實踐「淺山農村活力復甦與文化自信建立計畫」,以及在「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實踐「鄒族來吉部落的社會實踐計劃:發揮鄒族內在的文資與里山精神」。 這兩個計畫的核心目的是促成大學課程與社區之互動,讓學生直接面對社區和居民的真實生活情境。 從中發現問題,並嘗試應用課堂所學之知識與技能來解決問題。學生從參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過程中學習和反思,發覺原先所學知識或技能的不足之處,進而主動學習。社區居民也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參與,凝聚力量,團結起來,共同重視地方問題,並與學生一起努力,設法解決問題。 展覽規劃包括: 針對桂林社區進行「環境面」、「經濟面」、「社會面」等共計十大議題的社區培力支持,以及來吉部落雲科大師生進入部落與族人進行「來吉文資學校籌辦」、「虛實博物館建置」、「設計培力營」、「里山實踐方案」等四大面向的成果展出。 鄒族來吉部落的社會實踐計畫:發揮鄒族內在的文資與里山精神計畫 YunTech團隊超過十年不間斷的長期陪伴,深入探查部落需求、強調內部發展,並依據需求規劃出四個發展面向,包含文資學校、虛擬博物館、設計培力以及里山實踐方案,亦籌組跨領域、跨學校與跨單位的整合型團隊,透過跨領域的概念與價值交流,以促進良好品質為主要目標,與部落共創未來美好生活。 淺山農村活力復甦與文化自信建立計畫 在雲林古坑鄉桂林社區,YunTech淺山農村團隊藉由USR的支持系統,集結官方單位、民間單位與跨校合作社群的力量,協力解決現存於社區三大在地議題,分別為。在團隊的積極耕耘下,淺山農村USR計畫獲得在地居民的高度肯定,也增進師生與居民在參與社區工作時的成就感,同時也提升社區與學校的知名度。 活動訊息 活動時間|2018年11月29日(四)~2018年12月01日(六) 活動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三館一樓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