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咚咚舞蹈團首次在虎尾歷史建物「雲林記憶COOL」演出「記憶的旅人」
咚咚舞蹈團團長程子菁與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副教授王照明合作,首次在雲林記憶COOL演出「記憶的旅人」,有別於傳統舞台劇,透過一系列數位媒體內容與互動介面控制,勾劃出旅人喜怒哀樂各種情境的過往記憶。觀眾在前院大樹下欣賞序舞後,和舞者一起穿插在場域空間,可自由走動,不像傳統只是看舞台劇的被動角色,而是融入整場表演,引導舞者翩翩起舞,再搭配燈光變化,舞者在音樂聲中,舞出虛實影像交錯的情境,創造出環境與空間嶄新意象,演出型態讓人耳目一新。 (圖/自由時報-記者廖淑玲)
2019
/
10
/
25
賀洪肇嘉產學長榮獲第1屆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應用獎-個人組
第1屆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應用獎,以鼓勵毒性化學物質運作單位持續朝向低污染、低毒性之替代品研發、減少毒化物使用、落實危害預防管理及協助強化緊急災變能力,促使全民參與綠色化學推動工作,以實現「永續、安全、有效管理化學物質」的願景,本校洪肇嘉產學長獲獎第1屆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應用獎-個人組。 洪肇嘉產學長自2001年以來主持本校的環境事故應變諮詢中心,特別在環境災難防治與救助上有著卓越的貢獻,還配合環保署成立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執行相關毒化災應變業務已餘16年,主要執行業務包含輔導業者依法作好防災整備、廠商無預警測試、法規宣導、技術交流會議、辦理演訓等,多面向提升企業防災觀念與應變技術,統計近12年以來所負責的中部地區之事故的發生率以逐年明顯下降,由平均20場次/年至近5年以下降至10場次/年,顯示計畫團隊在辦理毒性化學物質於災害預防方面之明顯成效,降低事件發生率,進而減少事件可能造成之社會成本支出。 此外,洪肇嘉產學長還開了磨課師課程線上教學《化化世界》企圖引導學習生活環境及職場化學物質的知識,提升對化學物的特性、危害、防護及災害應變的安全認知。更傾心投入資源研發一款《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事故應變諮詢中心APP》,讓大眾以利用智慧型手機設備取得相關緊急環境危害處理的電子書資訊。
2019
/
10
/
25
第六屆國際志工服務隊~「不畏太遠 雲滿星疊」,讓愛持續傳承
雲科大國際志工服務隊今年第三次到泰北滿星疊服務(108年7月23日至8月10日),本次出隊人數計13人,由服學組林佳儀專員擔任行政指導老師,並聘請國際志工經驗豐富的莊盛博先生擔任培訓指導老師並隨同出隊服隊,透過上一屆團員的傳承,對於星星之家育幼院及回龍中文學校服務據點有一定的了解,並藉由團隊聯絡組定期與當地的負責老師接洽,於事前準備物資和教案上能符合當地需求。 服務期間配合當地的作息,早晨陪伴星星之院育幼院的院童們晨更、聊天、玩遊戲,晚上則進行手作、音樂、烹飪、國際觀、科學、公共衛生、藝術創作、生活物理、中文識字等課程,院童們都有開心認真的學習。於回龍中文學校服務部分,延續上一屆的主題式的資訊和圖書整理服務。在資訊部分,除了檢查及維修電腦外,同時幫每台電腦安裝網路芳鄰,教師機也新增廣播系統,方便日後老師教學使用;圖書的部分,除了按照館內分類整理外,我們將書籍依流水號建檔,以電子化的方式管理書籍。為了能將這兩項服務在當地持續進行及維護,在服務最後一天都由團員指導當地的負責老師,確保服務完整交接。 為期9天的朝夕相處,陪伴星星之家院童一同生活、學習、成長,無形中志工們也從孩子們的身上學習及成長許多,志工更加了解志願服務的真諦,回初衷的感動,未來雲科大國際志工服務隊繼續延續服務的精神。 國際志工分享會在9月17日(二)晚上6點到8點假本校設計二館視聽教室舉辦,並和本校新生服務學習講座結合,不僅讓校內外有興趣的人一同分享服務後心得,也能讓更多新生知道國際志工,本場次計有107人參加。分享會除分享籌備期間的準備過程、出隊服務的過程、服務後的反思,同時也藉此機會向本校同學宣傳第七屆國際志工招募的訊息,希望透過我們的經驗分享,讓更多人能投入志工運動,聚集來自各方微小的力量,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學務處/林佳儀提供)
2019
/
10
/
09
雲科大舉辦「舞墨傳情_李國聰彩墨創作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自108年10月1日起至11月23日止,在本校藝術中心舉辦「舞墨傳情_李國聰彩墨創作展」,並於10月3日(四)10時舉辦開幕茶會,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李國聰1950年生於嘉義梅山,1967年藝專美術科國畫組第一名畢業,後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術研究所結業。曾任嘉義縣、市美術協會理事長,現任嘉義市鐵道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老師從事水墨畫創作50年,繪畫作品本具深含的傳統技法,對於藝術的創新觀念仍不斷自我要求,在創作的歷程中表現出對於繪畫的熱情和人文關懷。近年來作品樣貌多變且具現代感,從寫實、寫意到抽象,連續性變化表現方式等不一而足,風格鮮明且具趣味性。本次展出阿里山系列作品,以磅礡渾厚、陽剛的手法描寫大自然高山峻嶺、江河平原、四季變幻的多樣面貌。
2019
/
10
/
02
烏克蘭國際發明展 雲科大為國爭光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生研究團隊,在烏克蘭國際創新發明展中大放異彩,9月24日至10月1日在烏克蘭塞瓦斯托波爾 Sevastopol舉辦。此次雲科大奪得2金2銀1特別獎的榮譽。 二件金牌作品之一為電子系許明華老師(研究團隊:王斯弘老師、陳哲偉、宋京憲、盧郁銘、鄭家翔)之以聲音辨識實現自動拍照之物聯網應用,並獲頒特別獎。本作品特點在於主動性、方便性與可塑性,能夠自主捕捉來賓乾杯時最自然的畫面,尤其著重在不需要特別找人幫忙拍照,就可以即時得到照片。本作品只會在聲音方向與鏡頭方向一致才會拍照,這個功能可避免乾杯者與照片中的人為不同的人。本作品可應用在任何需要乾杯的場合,如:婚宴場所、包廂與酒吧等,藉由本作品的輔助,讓在宴會中的人們可以收到乾杯時最自然的照片,也讓乾杯變得更加有趣。 金牌另一件作品為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郭仲文老師、范淑茜、李欣汶、鄭宜純、蔡宜中)之「含二咔唑和噻吩共聚物作為電致變色元件陽極材料及其於長效轉換穩定性佳與高光學對比智慧窗之應用」。近年來人們地球暖化危機意識提高,綠色建築概念風靡全球,因此智慧窗的技術也引人注目。此發明之新型節能元件是採用通電的方式,讓元件內的材料產生氧化還原反應,利用其特性呈現不同顏色,來阻隔窗戶進光量,減少冷氣用電量以達到室內節能減碳目的。 二件銀牌作品之一為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徐力弘老師、張中平老師、董必正老師、石逸杰、曾士紘)之可用於大範圍量測之多光束干涉儀位移量測系統。本作品為一種高精度位移量測裝置,尤指一種方便架設、可抗環境干擾及鏡面傾角且可提高量測範圍的多重干涉位移量測裝置,可適用於長、短行程之量測。感測頭的體積更縮小為100 mm3,方便應用於精密機械產業。 另一件銀牌作品為電子系林堅楊老師(研究團:林冠維、謝承哲)之整合矽鍺薄膜提昇矽基太陽電池之光電壓轉換效率。本技術可應用於單晶矽及多晶矽等太陽電池之效能改善方面,提昇太陽電池的發電效能10 – 15%。 ▲ 雲林科技大學研發偵測與辨識「乾杯」聲可聲控啟動相機拍照。(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提供)
2019
/
10
/
02
「蟲蟲為機」-昆蟲生物精煉可協助發展綠色永續生技產業
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加以及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人類對各種資源需求增加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有機廢棄物,例如台灣每年即產生超400萬公噸農產與食品加工副產物等。如何將這些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甚至開創循環經濟的產業商機,是目前全球各界所關注的議題。 昆蟲生物精煉技術,可減少有機廢棄物並同時生產生物產品。以黑水虻生物精煉為例,利用黑水虻作為媒介,可將農產與食品加工副產物轉化為具經濟價值的產品。黑水虻生物精煉有許多優點,包括生命週期短以及高生產效率的特性等。 在過去3年的研究期間,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鄭宇伸副教授團隊的研究方向,是以工業規格化生產黑水虻生質以及其他衍生加值生物產品的開發為主。諸如以工程的角度解決養殖過程中,餌料營養變異、蟲體收穫工藝規模擴大等大規模生產方面存在的挑戰。 藉由製程技術的開發,鄭宇伸副授教與雲科大劉志良副教授所帶的學生創業團隊-“蟲小道大”,於2018年參加科技部第二梯次全國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獲得創業傑出獎與200萬元創業激勵金。其研究團隊也與雲科大周宗翰教授合作,於2018年獲得科技部循環材料高值化計畫補助,利用昆蟲蛋白、昆蟲油脂、幾丁質及黒色素等成份進行加值產品的開發。 昆蟲生物精煉對全球來說是個剛在起步階段新興產業,在台灣綠色製造與環境永續的發展願景下,值得產官學界共同攜手發展。
2019
/
09
/
26
有機電致變色陽極材料製備高穩定性智慧窗
雲科大化材系吳知易老師屢獲國際發明獎項,近期致力於電致變色陽極材料製備高穩定性智慧窗。 電致變色主要應用於汽車後視鏡,避免強光照射時刺眼,可應用於智慧窗,可調節進入建築物陽光強弱,只需輕按開關即可調節玻璃的顏色和透光性,透過微小電力的切換,住家窗戶就如同貼上不同深淺顏色的隔熱紙,可有效阻絕光能和熱能進入室內,對居家節約冷氣的用電量很有幫助,節能電致變色智慧窗的其他應用包括太陽能電池、小面積和大面積平面顯示器、冷凍食物偵測和文件認證等。 有機材料可藉由不同基團使變色機制更為多元也順帶改變其光學性質,相對來說,有機材料比無機材料更有研究性、發展性,故有機電致變色之高穩定性節能窗亦能在市場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2019
/
09
/
26
全台校園首見人工智慧繪圖 雲科大游元隆老師展出創作
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游元隆副教授於9月23日至30日在雲科大圖書館一樓展出AI人工智慧繪圖創作,其作品內容涵蓋人物、動物及平面設計的AI繪圖作品,歡迎有興趣的同好蒞臨交流與欣賞。 自從DeepMind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為AI)系統在2016年「AlphaGo」對戰南韓棋王李世乭獲勝以後,人工智慧的應用開始又受到重視。根據維基百科說法,人工智慧較早的定義,是由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翰·麥卡錫在1956年的達特矛斯會議上提出的,距離現今已有63年之久,而台灣各大學的提倡與教學在近年活絡起來,在今年各大學相繼開設人工智慧及程式語言相關課程,儼然是台灣學術界的人工智慧開展年。 現今雲科大亦積極進行人工智慧教學與研討,而該校創意生活設計系游元隆副教授特舉辦人工智慧繪圖展覽,分享初步創作成果,並且在9月27日上午9時對外免費教學,希望能推廣AI繪圖設計的廣度與深度;由於此次繪圖展覽為全台校園首見的人工智慧繪圖創作,受到人工智慧工程與學術界之重視,屆時期待民眾踴躍前往共襄盛舉,一窺由機器作圖畫風格移轉的創作奧妙。
2019
/
09
/
26
原民校園新樣貌 教育部號召為深耕傳承民族文化
教育部國教署為展現原住民族教育推動成果,9月1日起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擴大舉行為期三週的「原住民族教育成果展」,以南島原民文化、建築工藝傳承與生活智慧創新的融合力量為活動主軸,吸引民眾前往參觀。9月21日為「第二屆原住民新校園運動計畫績優評選」舉行頒獎典禮,該計畫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鍾松晉副教授持續推動,今年徵件活動於第一階段共96所學校競爭激烈,最後由39校脫穎而出,各校依獎次將獲頒10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施作獎金,為校園進行第二階段全面大改造。 今年的原住民族教育成果展主題為「2019原力創新—深植島嶼文化力」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張岑瑤教授主持策展形象與活動識別,內容主要是規劃5大展區,每一展區以主視覺意象「大地之母」為基礎,與臺灣原生及原民文化代表等5種動物相襯,呈現臺灣豐富且多元性的土地風貌。活動內容豐富,包含「第二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績優評選」、「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成果展」、「各級學校原住民社團成果表演」;同時進行原住民主題講座,邀請持續為原民教育、文化而努力的講者進行分享。 該活動也安排結合影音展示的「飛鼠部落:吉娃斯愛科學影展」VR虛擬實境體驗及「MATA獎」影像展覽等。而為使民眾更了解原住民族文化,活動也安排原民藝師教學體驗課程及各類互動式體驗,提供民眾實際參與體驗。今日各活動展區並設置集章及打卡區,提供民眾參加明信片集章活動,完成5個展區集章及打卡後,可獲得精美小禮品。 第二屆原住民新校園運動計畫績優評選今日也在活動現場熱烈展開,計畫以振興部落文化美學為目標,鼓勵學校將原住民族文化內涵、部落意象與特質進行校園空間改造。第一階段由教育部國教署補助96校、每校30萬元進行施作,其中,39所績優學校從中脫穎而出。經由審查委員評選,今日下午頒獎典禮公布獲獎獎次,將依獎次獲頒10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施作獎金,進行第二階段校園全面大改造。 活動與會貴賓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原住民族委員鍾興華副主委、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立法委員高金素梅辦公室及簡東明辦公室代表、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耆老租港•巴茲葛了•咑里嗎繞、臺中市博屋瑪國小頭目李明仁,以及參展的原住民族學生及師長,共同為今日的活動揭開序幕。 教育部范巽綠政務次長致詞表示,去年是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滿20年,今年6月19日修正公布原住民族教育法,再次精進原住民族教育的行政體制、師資培育及課程教學等規定。今日展覽是教育部及原民會各個單位原住民族教育成果的展現,包含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原住民族科學教育、Mata獎及原住民社團。另外,今日恰逢921地震20週年。本次展覽的新校園運動,起源於921地震,促使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的重新思考,從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的1.0版,逐步進階到以資訊科技為主的5.0版,期待看到學生透過電腦的輔助學習,能夠充滿學習喜悅。原住民族新校園運動更藉由校園的改造,創設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學習空間,進而期待建立民族知識體系,展現民族的驕傲。 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鍾興華更提到,原民會為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訂定補助要點協助學校有充裕的經費辦理民族教育。未來將依照原住民族教育法第5條規定,邀集相關部會建置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則表示,經由921地震所辦理校園重建,突破了九年國民教育階段建置的制式校園建築,展現校園新風貌,並透過教育部的課綱規定,落實本土文化教育。 今日績優評選活動也邀請民眾共同參與投票及抽獎,選出「最佳展攤設計」獎、「最佳用心解說」獎、「最佳文化傳承」獎,將在頒獎典禮時頒發獲獎學校,並抽出6位幸運民眾獲得精美禮品。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期望藉由活動進行回顧與前瞻的思考,為活動注入「技藝延續、延續記憶」能量,進一步鼓勵大眾更關注原住民族教育。 原住民族文化是臺灣重要的資產,成果展將各計畫進行展出,活動包含動態及靜態,多元且豐富,期望藉此鼓勵民眾更貼近並支持原住民族文化,同時也透過教育的力量,讓原民文化之美繼續傳承下去。
2019
/
09
/
26
「在雲科,看到世界」雲科大國際交換生申請開跑!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擁有國際移動能力是未來職涯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對於國際交流、國際學習資源的建構十分重視,因此透過國際事務處與校內教師的資源,與國際許多知名大學建立姐妹校,現已有超過300所國際姐妹校資源,並且進行長期且持續的交流。雲科大國際事務處於18日在校園中辦理國際交換學生說明會,有超過百位的學生熱情參與本年度交流說明會。說明會由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黃雅玲老師開場,鼓勵同學,國際交流最棒的經驗是,脫離自己熟悉的舒適圈,擺脫自己對於各個國家的刻板印象。透過交換能有深入的機會體驗不同文化、不同風俗民情,透過交換的過程,才能真正親身理解不同國家喜怒哀樂的表情。 在本次國際交換生申請說明會中,除了由國際事務處同仁說明校內申請流程、文件需求、學分抵免規定等等資訊外,也邀請了三位曾經參與交換生經驗的同學在說明會中分享他們在北京、釜山、西班牙交換的經驗。兩位同學從國際交換生的生活開始,分享了在異地生活的驚喜、另他們驚訝的經驗,也分享了上課記錄的筆記與學習上從陌生到熟悉的點點滴滴,異國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說明會中,許多同學也把握難得的機會,踴躍的發言,展現出同學們對於異國生活的好奇。 國際事務處曾世昌國際長表示,每年雲科大平均有近一百位的同學申請到國際姐妹校的交換機會,並且從中獲得學習上成長的機會。雲科大2020年春季國際交換生申請,非大陸地區交換申請時間為即日起到十月四日截止,大陸地區交換申請時間為10月8日,要請同學把握機會進行申請。相關申請文件請連結雲科大國際事務處首頁,進行查詢。
2019
/
09
/
19
企業老闆重當學生,若缺課願捐款當愛心基金
雲科大管理學院第四屆EMBA高階領袖班始業式暨家庭日9月7日舉行,本屆EMBA高階領袖班學員來自珠寶業、金融業、餐飲業、食品類、製造類、畜牧業等行業的負責人或高階管理者,不乏地方企業領袖,包括久泰精業股份有限公司劉良義董事長、新竹智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韓政達總經理、元進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吳鋐源董事長、聯嶧企業有限公司羅智祐董事長、昌岱工業劉奎暐總經理、新宇精密股份有公司紀承昌總經理等。 始業式由管理學院陳昭宏院長揭開序幕,陳院長以設計思考的方法,以設計一個心目中的皮包為例,帶領學員進入活潑的討論,激盪出兼具GPS又可充電的皮包,為未來兩年的學習暖身。 雲科大方國定副校長、蘇純繒副校長到課堂上勉勵各位同學,蘇副校長語重心長的說,面對中美貿易的衝突,東南亞各國的崛起,雲科大有責任帶領台灣的企業領袖,改變觀念、提升技術,奠下台灣下一代接班的基礎。隨後張艮輝副校長、管理學院古東明副院長、企管系黃邦寧主任、財金系林信宏主任、產經博學程(DBA)周淑卿主任、經管中心陳重光主任、產學中心雷漢聲產學長、工管鄭博文老師、企管潘立芸老師、企管楊仁壽老師、會計黃瓊瑤老師、會計傅鍾仁老師一同參與始業式及家庭日活動。 高階領袖班第四屆新生始業式的重頭戲是封酒儀式:同學入學時在甕中倒入一瓶酒,象徵知識的相匯交融,並將酒甕簽名上封,相約兩年後一起畢業時共享。高階領袖班另一傳統是啟動愛心基金,約定日後誰曠課就要交1000元,藉此激勵彼此認真學習、準時畢業;愛心基金另一來源是每位同學在學的兩年內引薦一位企業領袖就讀下屆高階領袖班,延續高階領袖班的傳承,未達成者再繳2000元,累積的基金捐給育幼院做公益!
2019
/
09
/
19
客庄12大節慶之一的詔安客家文化節
客庄12大節慶之一的詔安客家文化節活動於9月7日晚上,在雲林縣崙背鄉盛大開幕,因雲科大視傳所執行過詔安客家的大學社會責任,受邀貴賓參加連續3年的盛會!(廖志忠主任/視傳系)
2019
/
09
/
09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