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啟動
  • SDG03
  • SDG11
雲科大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啟動
國內第一間由大學成立的旗艦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今(26日)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正式啟動開幕,該中心集結近年來雲科大在智慧健康促進的各項產學研發成果,以「完整智慧化評估」及「精準健康促進運動」為兩大主軸,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以人為本切入,以健康促進為整體主要宣導目標,包含中高齡者各面向,從生活環境、評估檢測、樂齡運動,並全面導入科技化技術,同時兼具人才培育、國內產業媒合串接等等全面向的展示,並接軌國際進行技術串聯。 開幕活動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辦公室案源輔導組江燦元副組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吳晉祥院長、天主教若瑟醫院李聰明院長、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志平董事長一同啟動,與會貴賓包含雲林縣各局處長官、衛生所、長照機構、周邊鄰里、相關產業、學研界、醫界等共襄盛舉。 該中心的成立是累積多年校內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包含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休閒運動所、創新媒體實驗室、生醫系統與晶片設計實驗室及相關系所等,另融入國內相關產業產品,整合跨領域的資源,以前瞻技術發展及模擬情境場域做為國內相關產業產品之展示、試用與推廣,揭開未來全面合作新序幕,期望以雲科大為此領域之串聯平台,結合各方之能量達到最大之效益,目前並已經於校內教職員工推廣且試行健康促進完整方案。 示範中心建置經費來自各方投入,主要來自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多年經費補助的累積成果,和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在經濟部工業局及雲林縣政府的支持下,優盛醫學科技與雲科大共同合作針對雲林縣政府對縣內高齡者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與健康促進之需求,另包含: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勝霖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宜眾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計畫,強化研究暨示範中心的應用,並也已經至10鄉鎮衛生所協助量測居民體適能狀況,除了可讓民眾可了解自我,數據分析結果之建議書亦將提供給雲林縣政府作為政策規劃之參考。 今日活動展示:智慧檢測區、科技樂活示範場域、智慧樂齡健康促進區,以及雲林縣高齡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計畫中之各項技術成果,包含:人體智慧評估技術整合平台、智慧體適能檢測、智慧科技輔具,並同時也辦理長照服務據點觀摩活動,讓衛生所/長照機構/鄰里社區人員,可以操作並瞭解各類智慧化產品,未來能導入使用。 雲科大期望以此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能協助國內民眾、醫療單位、長照據點、衛生所、日照中心、護理之家、鄰里社區等等,可以導入國內科技產品與雲科大相關技術,培訓國內人才帶領健康促進運動、提供精準運動指示建議、建立人才媒合平台促成各方需求與相關人才連結,並作為產業間、產學間、學界間的多方串接平台,並由持續開發的前瞻技術促進醫材產業、運動產業、長照產業之發展。藉由可攜式科技評估設備、健康促進運動項目進入企業與社區,協助促進企業員工、社區民眾之健康生活,歡迎有興趣者,可以來洽詢。 ▲  示範中心開幕活動合影 ▲  健康促進運動區介紹 ▲  智慧化評估區
2020/03/02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SDG04
  • SDG11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介壽村是花蓮市10個眷村中,唯一還能見到原有建築群的村落,不僅富有日據時期政治背景、也具地方特色。花蓮市公所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歷經1年多訪查,昨日在民勤裡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說明會,期望在公部門及居民達成共識,讓介壽村未來能有文化資產的身份,也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定位。 介壽村原名為花蓮港市營住宅,日據時期是集合型公共住宅,是國內少數被保留下來日式屋舍;現在聚落內仍有34住戶居住於此,更不乏第一代的住戶,相當難能可貴。 「花蓮港市營住宅聚落建築群登陸先期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說明會,昨日由花蓮市長魏嘉賢主持,計畫主持人、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及講師梁佳美,分別針對調查研究成果,以及後續活化再利用的各種構想藍圖、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份的各項內容進行說明。 梁佳美指出,先要爭取基本的「聚落建築群」的文化資產身分,才能向文化部提出各項修繕經費,希望公部門與社區民眾能朝登錄階段前進;並鼓勵推動以住代護計畫,讓住民可以繼續住在這裡,一起維護環境,一起訴說以往的故事,進而串聯成線狀的花蓮港市歷史文化廊道。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走過80年歲月,花蓮市介壽村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分 / 記者湯平攝
2020/02/19
「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將於6月移師德國召開
  • SDG04
  • SDG17
「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將於6月移師德國召開
「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HAWtech-TAItech Roundtable Agenda)去年在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首度舉行,由台、德雙邊12所大學代表,針對交換學生、企業實習、實驗室合作、暑期學校及短期研習等5大議題進行討論,共有72名台灣師生到德國學校交流或當交換生、12名德國學生到台灣學習,最後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於6月再度召開圓桌會議,可望有更進一步的合作與發展。 台灣由台灣科大、台北科大、虎尾科大、雲林科大、高雄科大、勤益科大等6校組成「台灣TAItech聯盟」,並由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擔任聯盟主席;德國則由阿亨、柏林、達姆施塔特、德勒斯登、埃斯林根、卡爾斯魯厄等6所應用科技大學,組成「德國HAWtech聯盟」,著重培養電機、人文科學、生物科學等方面的人才。 教育部技職司科長謝麗君表示,我國去年有41名學生到德國交換1學期、15名學生參加暑期學校、16名師生到當地參與秋季短期研習,德國則有12名學生到台灣學校當1學期的交換生,主要研修工程及管理領域。過去大部分都是校對校合作模式,這兩個聯盟的運作比較不同於以往,是以對方學校聯盟跟我方學校聯盟的方式,來進行雙方的一些國際合作。 到德國研習的台灣學生也指出,德國的科大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著重實用與操作,與台灣正在推動以問題導向的學習模式相近。 陳文淵表示,今年的「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將於6月移師德國舉行,「台灣TAItech聯盟」的6所學校,將於3月先討論與德國學校的交流事宜,以期在圓桌會議時,能促成更深化的交流與合作內容。 ▲  台灣學生去年到德國學校進行秋季短期研習。(教育部提供)
2020/02/13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 SDG04
  • SDG11
  • SDG17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聯手於1月16日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本次活動參與者包含雲林縣政府、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廠協會、工業區廠商、育成廠商、與全省各地產學合作廠商,超過 200 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並邀請到雲科大畢業校友線上歌手孔晨羽,為活動帶來一場音樂饗宴,讓與會者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欣賞年代好聲音。 在 108 年金秋十月之際,由洪肇嘉教授接任產學處長暨育成中心主任,並積極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參與輔導中小企業營運會議,更鏈結在地社團及串聯各項產學資源。同時108年育成中心再度獲得經濟部年度績優創育機構獎項,並榮幸今(109)年擔任中部創育機構聯盟代表,希冀未來共同扶持在地企業向上提升、引向國際產學發展。 此外,現場設有「產學、育成成果展示區」,產學處亦展現今年雲科大各 PBL 研究中心的各項成果。提升企業與學界的合作率,進而形成產學合作,促進業界研發能量與競爭力,是雲科大產學處的自我期許,而育成中心則呈現雲林進駐企業優質好物,期盼藉由活動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增加產品知名度。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不僅具備豐沛的學術能量,更積極串聯中小企業與在地社團的互動,冀望帶動雲林農特產業、進駐企業營運發展。藉由交流活動,期待增進彼此間情誼,創造未來合作新契機,共同引領地方產業邁向國際,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  楊能舒校長帶領雲科大師長向貴賓賀新年快樂 ▲  雲科大產學處與育成中心聯合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 ▲  楊能舒校長祝賀蒞臨貴賓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2020/01/20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 SDG04
  • SDG11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廣學校多元且專業之技術,1月16日特別舉辦「Yuntech 產業瀏覽器,攻略一網打盡」短講分享活動,邀請 8 位重量級標竿老師,以四大主題:環境材料、AI 人工智慧、生活應用、企業經營及八項議題將現代企業所應具備的新興知識、技術等議題一次性地分享。 當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用者只要於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即可獲得無窮無盡的資訊,然而這些都是零碎的知識,本次活動雲科大扮演科技及知識瀏覽器,可讓與會者將現代產業所需技術、知識層面一網打盡,講師及主軸分別為洪肇嘉教授、粘譽薰教授分享環境材料;吳先晃教授、許中川教授分享 AI 人工智慧;萬騰州教授、陳士煜副教授分享生活應用;陳振燧教授、潘立芸教授分享企業經營等專業領域,讓到場參與觀眾收穫滿滿。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育成中心長時間耕耘工業區及中小企業,此次技術分享與企業一同成長激發更多可能性,希冀這場學界與業界間的切磋互動,導入技術提升的新知識操作模式,洞悉現代產業攻略,一網打盡新鮮的產業情報,創造雙方合作新契機。育成中心也將持續深耕雲林在地中小企業,輔導新創團隊並推動學界及業界間的產學合作,嘗試廣泛鏈結共享彼此資源,打破以往刻板印象!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頒發感謝狀感謝講者 ▲  與會來賓及貴賓大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  現場人數眾多
2020/01/17
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實踐成果
  • SDG01
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實踐成果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互濟 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之通識教育課程係朝向發展無用而自由的博雅靈魂,與專業教育致力培養務實而致用的謀生知能,二者間相輔相承、互補互惠。通識教育中心提供調控功能,如大水庫宏觀調控師資與課程,做為學校創新教學發展轉型的實驗室。 通識教育3.0 雲科大自創校以來,因應世界與國內教育的浪潮,其通識教育變革經歷三個主要階段,從通識教育1.0逐漸發展至今通識教育3.0。通識教育1.0著重文、史、哲、法、政、理,培養知識份子書生涵養。通識教育2.0強調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培養個人身心健康素質與服務社會志工利他精神,闡揚人性修身。 通識教育3.0推動3E素養導向的探索(Explore);體驗(Experience);參與(Engagement)。鼓勵自主學習進取與跨領域統整合作,競爭獵取目標,培養狼性進取。 通識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 近三年進行了重大調整,採取五向度融合設計的通識學分。對應學習目標精心調配每一門課都是有助於跨域融合與學習成長。提煉出五向度核心通識素養,包含人文、社會、美學、產業、科技。任一門課都朝向跨領域的主從搭配,有助全人發展的營養學分。學生總數要修30通識教育學分。 有14學分的選修課,鬆綁類別限制,可以充分自由選修。有DATA SCIENCE,有微學分自主學習課程。 有16學分的必修課,包含FRESHMAN PROJECT創意思考與創意實踐。 特色課程舉例 迄今已經發展許多具有人社美產科五向度融合的特色課程,具有前瞻未來的具體豐碩成果。舉例如下: 1.媽祖文化:以媽祖信仰現象,跨域統合人文內心信仰、社會文化、美感藝術設計、文創產品商業設計(例如媽祖奶嘴) 、遶境GPS科技追蹤、綠能電動車隨駕。老師指導學生跨領域學習。 2.無人飛機操控與拍攝微學分:12小時密集課程學習,協助太極拳課程進行空拍,空拍機紀錄師生團體演出的精彩過程。 3.創意機器人:學生來自各學院,TBL合作學習程式語言讓樂高機器人動起來。機器蚱蜢鳴叫聲,喚醒生態環保意識。 4.DATA SCIENCE:教導EXCEL和PYTHON的基礎知能,建構完成數位與實體課程教材,七位教師組成任課團隊教師社群,接軌大數據BIG DATA與雲端時代。 台灣以人才培養享譽世界,雲科大致力於提供學生適性發展與務實致用的學習環境,期達到適性揚才、高薪就業之全方位人才培育目標。   雲科大師生大合照 李傳房教務長、未來學院陳院長、通識中心劉威德主任及黃麗鴻等師生大合照 楊能舒校長致詞 劉雯瑜老師介紹台灣茶的美學與創意 劉威德主任結語
2020/01/02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 SDG04
  • SDG11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斗六,對於許多人的記憶中,可能是雲林地區重要的文教區外,斗六也是一個具有豐富記憶的城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學生,在黃雅玲教授的帶領,透過教育部教學研究實踐計畫補助,課程中以挖掘斗六故事為主題,從文本創作、田野調查、策展與溝通、資訊視覺化設計等等單元導入外,邀請斗六在地專家與相關領域的業界專家們,進行許多專業領域上的分享。讓同學們以學理為基礎,生活場域為實驗案例,並透過與雲中街的合作,讓同學的成果進入到斗六市中心,面對斗六人,非斗六人一起來看他們所尋找到的斗六的故事!! 本次的專案成果,共有4個與斗六有關的故事探索,「啪哩啪哩來約會」用八零年代的廣播念情書來開啟,斗六約會一定要知道的事,本主題更邀請曾經也在八零年代擔任過廣播員,現為太平老師福德宮主委林勝裕先生、秘書涂家興先生,以廣播念情書的方式一起參與作品的創作。「斗六的秘密基地探索隊」透過數據調查的方式,找出老、中、青不同世代斗六人放學後的秘密基地,這裡有有斗六人知道,別人不一定知道的放學後的小樂趣。「雲中聲樂團」,挑戰以聲音為創作主要元素,讓民眾透過聲音來了解雲中街這個生活聚落中,原來好多故事就是要用聽的來感受。「在斗六創業,我是否搞錯了什麼?」創業好難,在這個看似充滿辛酸的創業世代,在斗六就是有那麼多創業的故事可說。 四個不同方向的故事主題,並與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和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合作,於12月28日起至2020年2月16日,在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戶外廣場進行展出。 ▲  參展師生大合照 ▲  參展作品現場布置情形 ▲  視傳所黃文毓同學國台語雙聲帶主持展覽開幕活動 ▲  參與學生創作理念分享 ▲  各組學生個別進行展覽介紹
2020/01/02
雲科視傳 「懶螞蟻 LAZY ANT」
  • SDG04
  • SDG11
雲科視傳 「懶螞蟻 LAZY ANT」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自12月24日(二)起至12月27日(五)止,於本校設計二館一樓黃金藝廊舉辦「第29屆畢業專題製作成果展-懶螞蟻 LAZY ANT」。「懶螞蟻」源自於日本,其意旨善於觀察、長遠規劃的人,本次以「觀察」為主題,藉由設計傳達如何成為洞察思考、善於觀察的人,對於種種事物皆能任運自然、運籌帷幄、辨別目標、指揮前進,成為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的螞蟻-誰說我們懶,我們只是觀察的更多! 「交哺行為」— 永遠永遠,把最好的留給你! 「雞生蛋生雞」以變幻無窮的存錢筒為樂趣,投下硬幣,成為父母教育孩子建立金錢觀的小幫手;「我的南波汪」以期刊方式闡述孩子衝動飼養寵物所衍生之問題,藉此使社會大眾知悉飼主責任;「小手保衛隊」以肥皂貼紙為創意,教育孩子生活週遭充斥病菌,好習慣從小養成。 「利他行為」— 在哪裡?真相,到底在哪裡? 「紋聲計劃」以紋身、傷痕為意象,傾聽背後故事,幫助憂鬱症患者趕走憂鬱;「那個年代」以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創作以夢境為概念之系列專輯,使美夢中的你我,聽見噩夢纏繞的聲音;「紙巢計劃」以紙張結構設計,翻轉街友露宿街頭之刻板印象,帶動社會正向改變。 「聚落行為」— 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一甘藏」將糖蔥包裝結合光柵動畫,打開包裝,即了解製作過程,讓糖蔥華麗上場;「Eh!我跟你講蛤」將馬來西亞華裔特殊腔調及用語,以趣味方式呈現給臺灣人,拉近彼此距離;「食歲知味」將時間代入味覺,撕下日曆,象徵今天已成過去,將張張日曆保存,連結祖孫情感。 「警戒行為」— 看見,但你看得還不夠清楚! 「入境漁間」以視覺設計導入食魚教育,使社會大眾了解海洋文化,讓我們從吃拯救海洋;「蟲蟲為飢」食蟲營養價值高且能救地球,將昆蟲及蛋白粉融入料理,翻轉社會大眾刻板印象;「罐養」以罐頭隱喻各類品種動物商品化,喚醒社會大眾寵物不是商品,以認養代替購買,珍愛生命。 「氣嗅行為」— 別人跟隨潮流,我創造潮流! 「巡履」不因時代變遷衝擊傳統文化,以草鞋設計使社會大眾了解八家將文化及神人間的珍貴情誼;「憶鄉時氛」將記憶中的家鄉味,裝進異鄉空間,營造家鄉感官視覺,一解思鄉苦後,繼續大步前行;「呼虎堂」以傳統文化方式讓觀能失調症患者獲得身心療癒,喚起社會大眾的反思。 青年設計師們透過設計傳達「獨特」的創意思維,並以趣味的方式展現不同角度的創意,當您親身蒞臨會場,將受到充滿創意、活力青年設計師的感染。該系將於12月24日(二)上午十點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大家來到雲科大一起體驗新時代設計師的視覺饗宴。 ▲  109級識別形象系統-懶螞蟻 ▲  一甘藏作品展示 ▲  入境漁間作品展示 ▲  參展學生講述創作理念 ▲  與會貴賓及師生大合照
2019/12/25
雲科大舉辦「竹角-吳明錩竹藝創作個展」
  • SDG04
雲科大舉辦「竹角-吳明錩竹藝創作個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自108年12月24日起至109年2月15日止,在本校藝術中心舉辦「竹角-吳明錩竹藝創作個展」,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竹藝創作者吳明錩2007年因緣際會接觸竹藝,開始投入竹藝創作的領域,多年來憑著對藝術創作的熱忱與運用所學的設計概念,深入探索竹材美學應用,作品無論是融入周遭動、植物或是與臺灣茶文化相互結合,皆能將竹材之美發揮到極致。本次展出近年竹藝創作較具代表性的作品,內容包含以臺灣各種竹子搭配不同材質創作的茶具組、竹雕燈飾和竹積層材創作之生活飾品等。 《滿溢~茶具組系列》為作者遙想兒時在溪邊玩耍,以「蝦籠」捕捉蝦蟹的情形,將此記憶融合竹雕技法,雕出竹編破蝦籠的肌理及水滿溢出螃蟹逃脫的意象,茶盤更以原竹展開的技法將竹的質感完美呈現,顛覆一般人對竹「筒狀」的刻板印象。 《沐~茶具組系列》以大紅色討喜的金魚,搭配竹原色古早味的盆子,呈現優雅的姿態及漂亮的色澤,讓品茶之餘也能增添樂趣。 《蛋形曲面家具組》以竹積層材料、蛋形為創作元素。「圓」在東方世界裡代表著包容與圓滿。而「蛋形圓弧」可視為圓的一種自然進階,相對於圓的普遍性,更合乎自然的原則。在視覺美感上能自然與空間結合,產生一種超完美的包容感。 吳明錩曾於巴黎、日本、韓國等地展出,頗獲好評。2009年榮獲竹產品開發競賽首獎、2010年臺灣工藝競賽佳作、2012年大墩美展首獎及大墩獎、2014年南瀛獎首獎、2018年玉山美展首獎等,期望透過持續創作,推廣臺灣竹藝美學。
2019/12/25
雲林山社大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
  • SDG11
雲林山社大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
雲科大承辦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於108年12月22日在斗六市縣立雲林國中活動中心,舉辦「108年度第二學期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與會貴賓有副縣長謝淑亞、縣府教育處長邱孝文及社會教育科科長李諺亮、斗六市長林聖爵、縣議員賴淑娞、縣議員蘇于珊秘書張書德、雲林縣書法學會榮譽理事長阮威旭、縣政顧問藍文信、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主任(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兼設創中心主任)及山線社區大學教師及工作團隊。以「雲那邊團圓.山這邊共學」為活動主題,適逢「冬至」時節,而社區大學師生們、彼此就像家人一般共同歡慶冬至團圓,並透過期末成果展分享本學期的學期能量,展現學習成果,大秀才藝、舞技與愛心,讓社區民眾體驗社大師生展現精彩的學習魅力。 本次的活動,由「溪洲社區舞韻班」師生帶來熱情洋溢、魅力四射的舞蹈表演拉開序幕;緊接著是由廖美蕙老師領導的陶笛及烏克麗麗成果表演,另有古箏、太極拳養生氣功、二胡、社交休閒舞、佛朗明哥舞蹈入門、運動舞蹈初級班等班級,帶來一系列活潑、精采的演出;以動態的表演展現出快樂學習的喜悅,並以「鼠鼠愛SHOW」的概念,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在靜態藝文區,有瀟灑揮毫的阮威旭師生書法、水墨、粉彩、新課程 – 速寫、染布、紙雕等班級;在「巧手揚藝」工藝學習區,有春仔花、手工皂、輕黏土、錦之坊拼布教室 – 李昭錦師生作品、烙畫等班級,展現精美的工藝學習成果;現場的手作場域中,特別規劃了最受市民喜愛的創意生活木工藝、基礎木作設計、綠園道工作坊、居家水電班、電腦班、米食與文化等班級,帶來互動體驗的手作學習機會,尤其是葉麗雲老師美食班師生為了響應冬至日的節慶,特別運用在地食材製作「鼠鼠平安(薯薯)串丸子麻薯」並進行義賣,現場義賣費用將悉數捐給關懷青少年的NPO社團,將社教學習的善念發揚與發酵。 在成果展當天即開始受理109-1學期新課程報名,凡於成果展當日報名上課之學員,即享有免報名費及學員證製作費之優惠,而報名109-1學期課程前50名將有機會抽紅包,抽完為止,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報名方式請洽雲科大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校本部: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6050、6051 電子信箱:ylcles@gmail.com 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網站 Facebook粉絲專頁: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
2019/12/24
雲科大師生共嗨 樂齡健康動起來
雲科大師生共嗨 樂齡健康動起來
2026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此浪潮席捲而來,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為善盡社會責任努力深耕此領域,率先成立專屬於長輩的智慧樂齡健康促進中心,引進環狀運動系統提供長輩完整的肌力訓練。並由休閒運動研究所率領師生共同研發樂齡課程,帶領長輩進行一序列的訓練,搭配前測、後測的實測資料,確實知道長輩進步的幅度,勾勒出雲科大師生共嗨,樂齡健康動起來的景象。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李宗鴻所長表示樂齡運動是該所未來努力的亮點其中一環,教師利用其專長帶領學生著手進行課程研發,並透由實習課程讓學生實際帶領長輩運動。學生則表示以往課程是在教室內,該門課程讓他們能夠實際接觸阿公阿嬤帶領他們運動,透由不斷和老師研討設計課程,看到阿公阿嬤開心的笑容,他們也不由自主感受到那份快樂。 除此之外,雲科大並引進智慧環狀運動系統,透由環狀運動阻力訓練,改善長輩肌少症的問題,有效增進長輩肌力、心肺、平衡、反應敏捷等功能,且依長輩狀況進行客制化長輩的訓練強度,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雲科大已事先因應此趨勢,培育新血不遺餘力,投入長輩的服務工作,讓長輩能夠透由訓練增強身體肌力,雲科大可謂是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典範。 ▲  樂齡健康動起來與會者合影 ▲  樂齡健康動起來 ▲  學生帶領長輩進行環狀運動操作 ▲  帶領長輩進行暖身操 ▲  專屬長輩環狀運動課程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