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教育精神2021總統教育獎 財務金融研究所康文賢同學展現生命勇氣
  • SDG04
永續教育精神2021總統教育獎 財務金融研究所康文賢同學展現生命勇氣
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的康文賢,從小身體四肢就遭受各種骨折,加上高中求學期間,不幸遭遇車禍,造成脊髓神經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使得成長過程比一般人更加辛苦。在大學求學歷程中,身體因為壓瘡與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多次進出醫院進行清瘡治療,仍澆不熄康文賢想繼續求學的熱情,勤奮學習不輕易放棄的精神,能勇敢面對自己的病痛,努力完成大學學業,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12張財務金融相關證照,順利推甄錄取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財務金融研究所,並利用課餘時間做志願服務工作,展現出積極、奮發向上的精神。求學過程中,為了不讓母親失望,無論是在課業或其他方面表現,都竭盡所能,希望母親能引以為榮。雖然遭遇許多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生命的無常,依然保持積極、正向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挫折,康文賢:「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精進自己,繼續磨練專業技能,規劃以銀行機構、證券投資方面為主,計畫於寒暑假期間持續考取銀行從業人員專業證照(如外匯人員、銀行內控等),康文賢期許自己朝專業金融人才為目標,透過所學,充分應用於實際職場,並期待能改善家中的經濟情況。求學歷程中,受到許多人的幫助與鼓舞,常言道:「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期許自己以順處逆的生命故事,能發揮人性積極面,並訓練自己的口才,未來有天能成為校園或監獄的生命講師,讓他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正能量,得到能繼續向前努力的動力。堅持不放棄,累積學習鼓舞更生人勇於追求理想。 ▲  得獎者:康文賢  
2021/09/27
雲科大跨社區鏈結激盪出地方創生-翻轉豐山社區、來吉部落永續發展
  • SDG04
  • SDG11
雲科大跨社區鏈結激盪出地方創生-翻轉豐山社區、來吉部落永續發展
110年9月14-15日在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社區和來吉部落,有一場跨社區的居民討論交流,活動名稱為「110年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與豐山社區──地方創生在地知識學工作坊」。這場活動是由隸屬於文化部的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所籌畫,並且得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教授、蘇秀婷助理教授團隊協助。在生活美學館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之下,媒合塔山東西兩邊的村落與阿里山鄉公所合作,一同討論村落內部文化資本交流與觀光合作構想,共同發展以村落文化為本的地方創生。 阿里山鄉的來吉社區、豐山社區為什麼要做地方創生?兩社區中最早經營觀光的已經有約40年歷史,老一輩對於「阿豐草路線(阿里山、豐山、草嶺)」「溪阿縱走路線」都記憶猶存。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柳蕙瑜秘書邀請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許主冠理事長,以貫穿故事軸線的方式,以簡報和國內外案例向居民傳遞「地方創生」的概念與做法,以及如何系統性地由生活中發展出產業的方法,讓居民都熱情參與和積極對答。地方創生-產業永續與重生對每一個想要改善甚至改變社區的人都值得鼓勵。 工作坊討論以彩色筆將構想內容撰寫在海報上,並佐以便利貼說明,由許理事長、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吳盈慧副教授,以及兩位雲科大教授,引導居民構思、討論,最終由居民上台發表和分享給跨社區之居民了解,並希望有後續之實踐發展。 這次活動由生活美學館與雲科大擔任媒介,串連起跨社區各組織之間的鏈結,也重新讓居民再次思考偏鄉社區的創生機會,需要以1.改變傳統價值體系、2.系統性的觀察與重新詮釋、3提出新的觀點或行為模式等,讓社區以在地文化振興活絡為重要課題,實踐山村的幸福生活,希望將此做為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我檢視與行動之方向,和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如同一顆顆珍珠,都具有價值和獨特性,再被串聯成珍珠項鍊的環環相扣,可彼此連結成更美的飾品。 ▲  來吉與豐山社區共同討論   ▲  居民共同發表討論的想法(左梁崇效部落主席、右為來吉國小前主任鄭義信   ▲  討論議題和內容以海報呈現  
2021/09/16
雲科大舉辦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後疫情時代激發智慧 永續創意思考
  • SDG04
雲科大舉辦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後疫情時代激發智慧 永續創意思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於 110年9月6、7日主辦「2021 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後疫情時代之創業生存之道」,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秒殺報名參加僅有40位的名額,這也是雲科大連續第三年辦理的活動。 今年邀請到三家出題企業:雲程在線有限公司(頂級物聯網遊戲機專家)、齊力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冷凍食品的調理專家)、甌瀛生技有限公司(熱銷歐美的台灣面膜專家),針對後疫情時代的企業營運、數位行銷等議題進行出題。學員在兩天一夜的時間內,與來自各地區不同背景的學員們進行腦力激盪,提出團隊新穎的解決方案。 一系列專業培訓課程包括【魅力表達】邀請到知名脫口秀網紅–好好笑女孩–黃小胖老師,【數位行銷】邀請到名理有限公司蔡襄伯總經理,【英文簡報】更邀請到外籍業師古理查老師(Instructor & Curriculum Designer, Mr. Richard D. Crooks)培訓學員英文簡報能力,強化國際競爭力!活動的高潮是第二天舉辦團隊解題成果發表會,加碼提供第一名團隊獎學金一萬元,獎勵學員兩天創意思考的精華成果。 郭昭吟產學長暨育成中心主任表示:「年輕人的解題能力超強,非常欣賞。」雲科大執行教育部 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已輔導超過 30 組學生創業團隊成立公司,透過近三年來連續舉辦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讓學生能夠開拓國際視野、了解企業營運、激發創意思考,讓優秀學生提前了解職場實習,共同培育造就人才。 楊能舒校長表示「希望讓台灣的創新創業能量被世界看見!」同時他感謝 KS Bridge Startup School、逢甲大學育成與技術授權中心、雲林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及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及本校產學處共同攜手辦理本次活動,透過產、官、學的合作,促進學生升學與就業機會。 ▲  許宇甄總幹事致詞 ▲  學員與企業討論解題 ▲  學員與雲程在線企業合照
2021/09/07
數媒系師生榮獲Digicon6 ASIA獎項!優質教育 永續創作精神
  • SDG04
  • SDG17
數媒系師生榮獲Digicon6 ASIA獎項!優質教育 永續創作精神
雲科大數媒系師生榮獲2021德國紅點獎,再度榮獲23rd Digicon6 ASIA台灣區銀獎及新世代獎,全校師生共享榮耀,獲獎資訊如下: 🏆  德國Red Dot:the Best of the Best/23rd Digicon6 ASIA台灣區銀獎 ◎  學生:吳彤、陳毓庭、謝元綺 ◎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 ◎  作品:「回溯」 ◎  創作理念:「當時光無法倒流,唯有回憶得以追溯。」 身為禮體師的女主角——林樁舟,擁有一雙能修復往生者容顏的巧手。幫助死者前往嶄新道路的她,又該如何解開綑綁自身的回憶枷鎖? 此動畫詮釋親情的複雜情感與難以解開的心結。往事無法改變,何不反轉沙漏再次釐清事實?死亡是一個旅程的交叉路口,而在道別後,雙方都必須繼續踏上屬於自己的旅途。 🏆  德國Red Dot:Winner/23rd Digicon6 ASIA台灣區新世代獎 ◎  學生:劉螢螢、梁緻均、謝慧心、賴郁涵 ◎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 ◎  作品:「榮光之下」 ◎  創作理念:「放下執著,直面罪惡」 追著被偷走的重要勳章,老兵踏入影子,回溯與勳章共行的人生。揭開藏在榮耀之下、奠於鮮血之上的模糊正義。 雲科大今年獲獎的兩件紅點獎,在永續發展創意、創新之下,表現十分優異,受到國際評審一致肯定。
2021/09/06
創建永續教育發展 「110年青年學者養成營」雲科大第二梯次熱情登場
  • SDG04
創建永續教育發展 「110年青年學者養成營」雲科大第二梯次熱情登場
國家圖書館首度與四所大學合作,為播種高中生學術研究種子的「110年青年學者養成營」線上活動,第一梯次於8月9日隆重啟動,第二梯次於8月23日正式展開。因疫情影響,特與四所大學設計改採以網路模式辦理,共舉辦2梯次,分別於8月9日至13日及8月23日至27日舉辦,每梯次5天。第一梯次活動8月9日正式啟動,合辦單位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郭芳璋館長、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黃世輝館長、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屏東大學圖書館莊作彬館長、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謝明哲館長及協辦單位同仁及學員們,熱絡響應於視訊啟動始業式。第二梯次活動於8月23日正式啟動,合辦單位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郭芳璋館長、雲林科技大學蘇純繒副校長、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黃世輝館長、屏東大學林曉雯副校長、屏東大學圖書館莊作彬館長、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謝明哲館長及協辦單位同仁及學員們共襄盛舉,由視訊啟動始業式。活動始業式係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及四所大學代表致詞勉勵,合辦單位逐一說明各校研究資源與特色,欣喜與國家圖書館於暑假期間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一同於雲端起步學術之旅。 本次活動內容與過往實體活動一樣精彩,由四所大學共同規劃課程,內容有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靳菱菱教授精闢學思歷程分享,且進一步說明原住民研究的方法與經驗,後續遠距課程包括有:宜蘭大學電子工程學系邱建文教授的「研究方法」介紹、雲林科技大學鄭月秀教授的「論文寫作指引」,更有國家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利用解說。藉由研究思考討論與論文寫作的知識與技能,引領高中生進入學術研究殿堂。 今年的活動,國家圖書館更動員了館內具博士碩士學位的菁英館員來帶領大家進行線上學習與互動,陣容相當堅強。希望青年學子能與專業圖書館館員們充分腦力激盪、互動交換與分享知識,將課堂學習的知識化為具體的研究計畫書產出,吸收專業學術領域,為自己留下一份成長的學習檔案。 ▲  第一梯次始業式大合照 ▲  第二梯次始業式大合照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於第一梯次致詞 ▲  致贈雲林科技大學感謝狀  
2021/08/26
永續綠能產業 雲科大工業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創新研發成果發表
  • SDG04
  • SDG07
  • SDG08
永續綠能產業 雲科大工業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創新研發成果發表
雲科大工業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於8月25日舉辦研發成果發表會,中心的研究教師具有不同的專業能力,分別致力於原料及製程的開發和研究,以達到循環再利用、綠色環保及耗能減量之成效。此次成果主要包含「綠色環保耐燃材料」、「奈米膠體開發」、「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以及「化工製程AI導航與節能開發」。 王怡仁老師團隊近五年致力協助產業開發綠色環保材料,已成功開發阻燃、抑煙性無鹵高防火性質的環保材料,其產品遠優於歐盟與日本現有規範,未來將提供台電、中華電信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同業所需的膠粒,對企業產品競爭力與附加價值提升,該項研發產品獲科技部優良研發獎項。 奈米膠體則由周宗翰教授與鄭宇伸教授合作開發,以奈米膠體開發技術與蟲油開發形成蟲油,植萃成奈米乳液作為化妝品使用,達到農業及食品業加工廢棄物再利用效果;該部分技術分別獲科技部工程司「循環材料之高值化」專案計畫補助支持,以及其產學合作案獲得二0一八年科技部產學成果簡報特優獎。 鄭宇伸教授專注昆蟲生物精煉在循環經濟與食農教育的應用研究與推廣,以黑水虻工業化生產技術帶領學生參與科技部創新創業競賽,獲得二百萬元創業激勵金並推動學生創業,積極開發與昆蟲生物精煉相關的高值化產品與服務;聯結中台灣地區的食品加工廠,將所產生的廢棄物資源化,並與雲林地區國小合作辦理研習與體驗學習,將循環經濟、永續發展、食農教育的觀念與行動結合,向下札根深化學生的學識與素養。 康嘉麟老師致力開發化工廠AI系統,包含AI製程導航系統、線上AI故障監診系統及殘餘壽命預測。與多家企業產業合作使用AI技術配合大數據分析建立整廠最佳化能耗操作,降低操作人員工作壓力,有效降低工廠操作能源用量,強調節能環保效益,節省工廠操作成本。 豐碩研發成果,顯示雲科大工污中心教師群積極投入綠能減污再利用之技術研究,雲科大工污中心將會持續不斷精進努力創新綠能產業達到綠能環保的環境,達到循環再利用、綠色環保及耗能減量之成效。 ▲  雲科大主管與研發教師群合照 ▲  工污中心周宗翰主任專注於奈米膠體的研究成果豐碩 ▲  王怡仁教授主要致力於綠色環保耐燃材料開發IMG_4183 ▲  鄭宇伸教授進行食農循環經濟研發成果解說  
2021/08/25
創新永續 新創團隊開發室內定位追蹤 讓醫護交班更有效率
  • SDG03
創新永續 新創團隊開發室內定位追蹤 讓醫護交班更有效率
疫情讓智慧醫療再進化,科技部分享新創團隊成果,像是「室內定位追蹤系統」,不僅讓民眾醫院就診不再迷路,還能應用在設備管理,幫助醫護人員交班時間從半小時快速縮短到1分鐘。 科技部長吳政忠致詞時表示,台灣資通訊產業結合醫療是產學突破,精準健康產業是全球也是台灣未來5至10年的產業重點,希望加速導入數位科技在藥品、醫材、健康福祉等,提升精準健康產值。 科技部110年8月18日舉行記者會,分享4組團隊智慧醫療研究成果,很多已另外成立新創公司,同時也已於醫院場域應用。在本次新創團隊成果中,也包含雲科大資工系朱宗賢副教授與其新創團隊所研發之成果,其研發成果已運用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榮民之家,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擴大USR精神,讓永續精神產生最大效益。 中央研究院前研究員張韻詩及雲林科技大學資工系副教授朱宗賢團隊研發「室內定位追蹤系統」,團隊也衍生成立新創公司畢迪科技。期盼透過產學合作培養優秀團隊,再造醫護人員的福祉。 朱宗賢指出,透過在天花板架設室內定位器,藍芽偵測、推播座標訊息,可以幫助醫院發展多項應用,像是民眾到醫院可以下載APP作為院內導航,讓病人不會找不到門診。 另外團隊也研發智慧手錶裝置,讓醫院透過手環追蹤病人在院內的位置或是回傳生理徵象,病人若滑倒也可以馬上透過手錶發出呼救訊號。如果醫院發生確診個案時,系統可立即掌握人員接觸史資訊,幫助精準匡列接觸者名單,提升防疫工作效率,「針對特定熱區,還可以加強區域的清潔消毒」,目前相關應用已經導入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榮民之家運用,近期也將拓展至工廠應用。 此外,為了把關醫院進出民眾及醫護人員安全,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陳瑞杰團隊研發「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民眾透過插入健保卡,一機快速完成實名制登錄、旅遊與接觸史檢核、體溫量測及口罩辨識,產品已經在三軍總醫院(松山、內湖)、部立桃園醫院及馬偕醫院等超過20家醫院使用,並成立衍生新創瑞德康公司。 後疫情時期也有團隊透過遠距醫療,加深醫病互動。像是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羅孟宗結合學界 AI 技術,跟業界心電圖、呼吸監測廠商合作開發「生理資訊智慧監控系統」,讓醫護人員遠端即時掌握病患者狀況。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副院長馬惠明與廣達合作「智慧遠距居家照護平台」,結合醫療大數據及資通訊技術,透過雙向視訊平台讓醫護突破時空限制,隨時掌握病患身心狀況。 資料來源:轉發中央通訊社新聞網 ▲  中央研究院前研究員張韻詩及雲林科技大學資工系副教授朱宗賢團隊研發「室內定位追蹤系統」,透過在天花板架設室內定位器,以及智慧手錶等運用,讓民眾就診不迷路,也讓醫護人員設備管理更有效率。
2021/08/18
台日國際交流 生活工藝與社區營造 創建編織工藝新生命
  • SDG15
  • SDG17
台日國際交流 生活工藝與社區營造 創建編織工藝新生命
三島町位於日本福島縣山村,森林覆蓋面積約80%,曾因農林業衰退造成高度的人口流失率被指定為「過疏地域」,即偏僻的小山村;來吉部落屬於阿里山鄉,地處於阿里山的塔山山麓,海拔700-1000公尺。三島町和來吉部落皆位於崎嶇的山中,擁有傳統文化與工藝可讓居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美,但隨著塑膠使用和機械化製造興起,傳統農村以天然素材編織的手做工藝也快速被淘汰,這都是日本山村和台灣原鄉部落最感憂慮的問題,故「生活工藝」就是一個值得去實踐與創造。 「生活工藝」意思即為居民食、衣、住、行、育、樂等層面的生活使用物品,都強調採集自當地自然環境中的素材,例如植物纖維(桐樹、竹、苧麻、構樹、山芙蓉等)、石頭等,並運用在地知識的技藝製作成為生活器皿與用具,讓傳統生活美學透過工藝技藝展現。 因疫情影響讓台日雙方以線上進行視訊,110年8月12日上午透過雲科大籌辦交流活動,一同了解台灣來吉部落、日本三島町的編織工藝品,以及取自大自然中的素材和工藝作品的用途等案例分享。 日本三島町充滿了大自然的美,將環境中的植物纖維素材,包含「會津桐」、「苧麻」等,了解不同的工藝素材適合採集的時間、處理曝曬、保存和後及使用的方法等,經過町民的巧手製作成為生活工藝品。視訊中日方展示美麗的手提包、手持包與點心籃,這些大多運用山葡萄藤的皮所編織製作的工藝品,也是因為樹皮有不同的韌度可採不同的編織方式,進而可製作成多元的生活用具。 阿里山鄉鄒族來吉部落則透過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社區發展協會暨山豬木工坊梁淑芬理事長,進行部落中以多元造型的山豬木雕,以及黃藤不僅可作為建築使用更可編織背簍和器具等,並隨身展示了身上背的「傳統狩獵袋」後背包,是與傳統男性族人在外打獵所裝山羌、山羊的狩獵之生活器具。影片中2位鄒族青年分享黃藤編織,有感於傳統工藝技巧的消逝等發自內心的著急,更與成長背景當中與長輩有共同編織的回憶,於多次請教社區中有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的耆老長輩們,昔日傳統生活智慧和偶爾傳授青年們編織手做課程。 此活動源自於雲科大重視大學與在地的關懷、大學社會責任(USR)、設計服務等,透過台日交流進一步了解台灣與日本於大學與地方共創的發展,因而活動有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讓台灣和日本的生活工藝此傳統工藝的生活知識與技藝,可讓更多年輕人的加入與交流,延續到下一代很重要,藉由運用環境中的素材讓人類與自然環境有聯繫更密切,且手做溫度到製作出精湛的工藝日常用品。    
2021/08/12
台日國際交流 當古謠遇到民謠 鏈結國際永續發展
  • SDG11
  • SDG17
台日國際交流 當古謠遇到民謠 鏈結國際永續發展
雲科大於110年8月12日下午籌辦日本與台灣的交流活動,為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古川町歌謠,與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古謠的國際交流,活動係透過台日古歌謠交流之分享,了解日本飛驒市古川町在面臨人口少化、高齡化問題的狀況下,社區居民為了能將古歌謠繼續傳唱下去,成立「古川町歌謠保存會」,定期聚集練習以傳承古川町的歌謠。這是源自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而自主形成社區內組織,達到傳統技藝的傳承,也是社區營造當中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之一。 在日本飛騨市政府課長三井大輔先生開場致詞下,並由日本古川町帶來7首古川町知名的歌謠,其中最特別的為飛驒地方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所謂“喜慶”的起源,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是在190年前開始傳唱《若松樣》,此首歌謠是吉慶祈福時吟唱,故心情會變得開朗,現場氣氛也高漲起來。 台灣部分則由來吉部落分享,來吉部落位於阿里山鄉,也因為傳統文化包含語言、古謠等漸漸消逝,而讓鄒族人激起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創新,而成立「塔山之歌–來吉鄒族古謠傳唱隊」,由鄭信義老師帶領大家團聚練唱,致力於更多鄒族青年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創新,以及到訪國際上進行宣傳和表演。 傳統古謠交流從凋零到蒐集整理、中文意涵、文化詮釋和版本差異等過程中,將古謠今唱並透過團隊學習和對外交流,思考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創新即興的歌曲之意義性! 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力、人才培育,思考讓「山村」以傳統音樂文化振興活絡的重要課題,讓我們看見最真實的在地服飾,因疫情仍以線上進行視訊,然而參與者也期望日後前往日本欣賞具意涵的歌謠。此次透過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的籌辦音樂交流活動,以及口譯的黃淑芬老師協助之下,也開啟與台灣山村的另一個友好區域鏈結,並也希望來吉部落古謠透過交流而有機會學習日本重視傳統文化,讓鄒族古謠成為國家指定無形文化財,更要將古謠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的繁榮與發展,推動社會永續向前。  
2021/08/12
視傳系師生放眼國際 榮獲4項國際競賽大獎 實踐永續創新精神
  • SDG04
  • SDG15
  • SDG17
視傳系師生放眼國際 榮獲4項國際競賽大獎 實踐永續創新精神
雲科大視傳系師生一舉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巴黎設計大獎(DNA Paris Design Awards)、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等多項國際大獎,本校全體師生共享榮耀。以上顯示出,雲科大在維護森林之永續利用、創新教育之人才培育與促進國際夥伴關係的永續發展上,持續精進與深化,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得獎作品:蓪藏集 ◎ 得獎學生:黃羿樺、鄭翊襄、林偉聞 ◎ 指導老師:趙飛帆、曹 融、林加雯、施文禮老師 🏆 榮獲獎項 1.  Red Dot Award:Design Concept 2021-傳達設計-Winner 2.  DNA Paris Design Awards 2021-平面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Winner 3.  DNA Paris Design Awards 2021-平面設計類關鍵藝術-Winner 4.  2021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最佳城市文化獎 🎨創作理念: 「承載一代人的光輝記憶,傳遞蓪草紙工藝的價值」蓪草紙工藝在臺灣已300年的歷史,在清朝、日治及民國期間都有不同階段的產業發展,蓪草紙和其製作過程是重要的文化工藝,但近年來卻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將蓪草工藝文化與郵票結合,重新定位「蓪草紙郵票不只是個工具,亦是一個傳承的藝術品。」 以此推廣蓪草工藝的發展,讓民衆能夠認識蓪草紙以及其歷史文化,本著實踐關懷地球的精神使蓪草紙再次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