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4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於台灣時間23日上午從日本東京傳回捷報,台灣代表團共獲得39金、25銀、3銅,總成績拿下世界第二。臺灣代表團團長、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理事長吳智堯表示,東京發明展歷史悠久,每年吸引來自全球眾多人才參加,今年邁入第34屆,雖受疫情影響,參賽國家較往年少,並改以線上拍攝影片方式參與,但仍有來自俄羅斯、泰國、印尼等10個國家參與,將近200件作品參賽。
雲科大計有10件作品參展,獲得6金4銀的佳績。6件金牌作品之一為「狹縫式針狀散熱鰭」,由機械系許立傑老師(研究團隊:梁哲瑋)研發,此技術乃改良原有的針狀散熱鰭片之針狀鰭狹縫,改變其尾流型態以增加單位面積的散熱率,可增益散熱率達10~15%,大幅度提升散熱能力並減少散熱風扇運轉時間。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改善能源效率。
第二件為「模組式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由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陳泓瑋、沈廷豫、高思穎)研發,傳統手推式輪椅會造成使用者手腕運動傷害,且只能以手掌摩擦輪圈達到剎車效果;因此設計出舊有輪椅裝上此模組設計,即能變身成具有推桿驅動之電動輔助輪椅,不但省力且保有原輪椅之收納功能,搭配碟煞在使用上更方便安全。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改善使用者方便性及安全需求。
▲ 模組式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
第三件為「深度學習自動舉證交通違規車輛的系統與方法」,由電子系許明華老師(研究團隊:謝孟原、林均憲、潘哲維、王斯弘)研發,此作品是透過AI實現即時的行車安全警示與自動化的違規取締。能達到即時的警示作用,並可用在易發生違規的重點路段加強違規取締,提升民眾的用路安全。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以科技提升警示作用,改善道路安全。
▲ 深度學習自動舉證交通違規車輛的系統與方法系統
第四件作品為「光源光紋辨識系統及其方法」,由電機系洪崇文老師(研究團隊:吳俊融)研發,本發明僅使用光電二極體與電阻即完成光紋現象取樣的前置線路,可實現室內定位的目標。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透過有效的能源科技,促進能源基礎建設。
▲ 光源光紋辨識系統及其方法示意圖
第五件作品為「自適應老花眼鏡」,由電子系黃建盛老師(研究團隊:苗新鳳、劉謙、陳慶法)研發,本作品除可兼顧看遠、看近的三焦點老花眼鏡外,對於超過頭頂的臨時工作,譬如吊掛東西或換燈泡,甚至是開車時看向車內的導航螢幕,這種上方與顳側的視角則可利用獨特的中近區功能。若是結合不同的鍍膜製程,就可變成太陽鏡片、抗藍光鏡片、變色鏡片,還可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搭配適合的鏡框,成為時尚流行配件。對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輔助視力上不便及促進生活品質。
▲ 自適應老花眼鏡
第六件作品為「使用雙(咔唑苯基)嘧啶和二溴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可撓曲式高光學對比智慧窗」,由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郭仲文、羅云暄、江佳恩、林俞萱、徐𥶙袀)研發,此電致變色材料可應用於智慧窗,利用此種技術於建築應用上,可阻擋輻射線的進入並讓適當波長的可見光通過做為照明之用,對於未來綠色環保的建築,將是一個節省能源的新興技術。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促進能源基礎建設及節能效益。
▲ 使用雙(咔唑苯基)嘧啶和二溴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可撓曲式高光學對比智慧窗
4件銀牌作品之一為「防蒼蠅入侵裝置」,由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高宗彥)研發,此技術具有四大防蒼蠅侵入功能之裝置,在進入門口之周圍門框裝有不鏽鋼板加上LED燈之反射框板,形成光亮與黑暗之強烈對比,進入黑暗通道內裝有藍色微光之LED燈,可以引導到美食區之自動門口,當進入黑暗通道時即有由上端噴出來之清香檸檬霧水,以上有四大特點之裝置,可預防蒼蠅之入侵美食區。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透過技術提升有效的能源,促進現代及永續的能源服務。
第二件作品為「全溶液製備具選擇性色彩 Fabry-Perot 干涉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電子系陳錫釗老師(研究團隊:鄭雅駿、郭書瑋)研發,本作品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主體,結合了有機型 Fabry-Perot 電極結構,可依照消費者所喜愛顏色來作客製化處理,具有大面積、成本低、和可撓性等特色。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以科技取得自然能源的管道提升電池的效能。
第三件作品為「份量控制購物籃」,由創設系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駱詩晨、劉彥沛、蕭東泰、柯驊容、謝宜靜)研發,此作品是為精確採購食物而設計。根據三天內人體所需營養需求,設計1-2人、3-4 人兩種大小的購物袋。袋子可以直接放入冰箱儲存,可以引導消費者購買適量的食物,不會浪費糧食。對應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減少糧食過度浪費,促進永續管理。
第四件作品為「ICU」,由工管系陳奕中老師(研究團隊:吳懷真、林筱渝、陳沛瑜、吳佩珊、洪傳揚)研發,本產品可協助長期追蹤人們心理與情緒是否穩定,而即時發現潛在的憂鬱患者。心理醫生可以針對就診的病患進行居家追蹤,並且能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查看患者的心理狀態且給予回饋。對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透過預防與追蹤治療,促進心理健康。